趙頊在收到孔家的請罪折子後,想了好久都沒想明白王岡這是怎麼做到的!
不過他還是去信安撫了孔家,正如王岡所說,孔家對於趙頊還有用!
同時他也去信給王岡,讓他安分些,不要亂搞事,順便問問他到底乾了什麼?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
王岡在看完信後,隨手就丟了!你是皇帝你牛逼,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啊!
一句話抹去我所有的功勞,一句話就把我發配到齊州,現在還想讓我混吃等死!
你這也沒把我當人啊!
王岡懶得搭理這昏君,直接回了一封信,上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這才平複下心緒。
這句話是何意?
這句話不是說君父就是君父,臣子就是臣子,臣子需要無條件的服從君父!
而是說君父要有君父的樣子,臣子要有臣子的職責,但如果君父若是沒有君父的操守,臣子也就沒必要視他為君父!
這其中涉及到儒家在名實之辯中的理論,同樣也是儒家反對專製的精神!
儒家反對專製?聽起來是不是很荒謬?但實際上還就是如此!
儒家不信天地鬼神,所以他們開始跟墨家鬥,到唐朝時又跟佛教鬥,再到後來,西方啟蒙運動時,又被那幫人拿去跟基督教鬥!
嗯,就是乾教廷和王權!
拋開那些彆有用心人的曲解,儒家還真就這麼尿性!
王岡起身看著自己回的信,想了想覺得不夠爽,又把信給燒了,回想了一番,孟子見梁惠王時,把對方罵成孫子的氣勢,重新提筆添墨。
而後文不加點,一氣嗬成,洋洋灑灑寫了一大通!
在信中他言語犀利,直接問趙頊什麼叫做安分?
是看著百姓遭受欺淩,而熟視無睹嗎?
還是說與那般貪官汙吏同流合汙?
在駁斥了趙頊讓他安分之後,王岡又問他什麼叫搞事?作為當代有誌的士大夫,該不該搞事?
如果安分守己那麼好,你為什麼不效仿嘉佑之治,你為什麼要搞新法?
最後又語重心長的勸諫趙頊,不要想著和稀泥,作為聖君當想著效法三代!
這句話就很有靈性了,儒家門徒言必稱三代之治,但三代時究竟是什麼樣的,卻是沒人見過的,更無史實流傳,那三代究竟是什麼樣?
自然就是我說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了!皇帝你聽話就行!
反正皇帝但凡做的和我想的不一樣,我就可以用三代之治來抨擊他!
隻要有利於我,我就能誇他是堯舜禹湯。
主打一個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