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軍隊分有四類,番軍、鄉軍、廂軍和禁軍。
番軍便是以少數民族組成的軍隊,如廣源州的劉應紀所部,這幫蠻族是打破頭也想成為大宋的兵,因為福利待遇對他們來說實在太好了。
而鄉兵顧名思義,就是各地鄉民組織的,戰鬥力跟保甲差不多,可以忽略,衙門裡的弓手就屬於這類。
廂軍則是正兒八經的地方鎮守力量了,是有正式番號的,比如京東路的奉化軍,就下轄有十七個番號的軍隊,駐守京東路各地。
當然他們主要的作用是維護治安和剿匪,但如果匪太強了,那就……看吧……
比如黑風寨,被他們剿了幾次,非但沒滅亡,反而名聲大噪!這就沒辦法了!
畢竟隻是一幫流寇,總不至於出動禁軍吧!
當然這是指那些經常訓練和校閱的廂軍,而大多數的廂軍,有更主要的工作,那就是擔任勞役,比如築城、修路、運輸等等!
而禁軍也分有兩種,一種是在京禁軍,一種是遙隸禁軍。
在京禁軍就是駐守在京畿之地的禁軍,也是大宋正兒八經的正規軍,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捧日、天武、神龍、神衛上四軍。
而遙隸禁軍便是駐守在河東、河北、陝西等地的邊軍,大名鼎鼎的西軍便在此列。
而京東路作為拱衛京城的存在,又毗鄰河北路,作為邊防重鎮,也是有禁軍駐守的。
三路禁軍加起來共有七百多營,這些遙隸禁軍名義上屬於三衙管理,但實際上還是聽命於當地兵馬司。
此次比武,黃廉特地調遣了三營禁軍過來,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看看禁軍的整體戰鬥力如何。
至於其他的廂軍和鄉軍,那就是陪襯,或者說是磨刀石。
當然這也不是他一人的看法,同樣也是幾位兵馬司鈐轄的普遍看法。
至於王岡訓練的火字營,在他們看來不過是王岡在閒暇之餘的遊戲之作!
雖然此前王岡的戰功顯赫,但了解內情的都知道,在交趾他統領那兩千多鄉勇,不過是憑借個人的勇武,奇襲的升龍府。
而在沅州所為,隻能彰顯出他個人的英武和膽魄。
也就是在遼國與黑山賊那一戰中,展現出他統兵的能力。
但這與練兵無關!
當然眾人對他還是有所期待的,雖然他沒有練兵經驗,但幾場仗下來,他個人對戰事的理解,還是要高於那些凡俗之輩的。
勝過鄉兵肯定沒問題,也應該比大部分的廂軍要強!
不過這就這樣了!
一幫隻經過幾個月訓練的死囚而已,還能讓他們有多大期待嗎?
至於跟禁軍對比?
哈哈,你怕是不知道經過變法強軍後的邊軍有多強!
其中佼佼者的西軍,拿去跟上四軍碰一下,都不好斷言勝負。
京東路的禁軍雖比不上西軍和上四軍,但也不是一群烏合之眾能碰瓷的!
當號角吹響,一營身著步人甲的禁軍率先入場,隊列分明,軍姿齊整。
眾官員紛紛點頭,單從陣型上看,就是一支軍紀嚴明的強軍。
黃廉和幾位兵馬司鈐轄也交頭接耳的討論起來,不時發出一聲爽朗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