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岡不理會正在爭論的蘇頌和一眾禦史,他開始打量起朝堂中的那一幫大佬。
情況有些不對啊!
這案子確實極其惡劣,有悖人倫,現在又在民間傳的沸沸揚揚,朝廷壓力很大。
禦史們彈劾蘇頌不作為,懷疑他被人收買,要求他把案件移交大理寺,也很合理!
而蘇頌卻是果斷拒絕,這就值得玩味了!
按說這種世人關注,易被民怨裹挾的案子,都是吃力不討好的,蘇頌為什麼要執意攬下?
難不成他真的收人賄賂了,要冒天下之大不韙,來保下陳世儒夫婦?
那不純有病嗎!
這事肯定沒那麼簡單,王岡看向幾位大佬的目光中多了幾分探究。
忽然,他想到熙寧年的幾場大案,首當其衝的是“登州阿雲案”,這個案情比較複雜,涉及到法律條文的解讀,以及皇帝赦令的適用性。
原本隻是地方衙門與刑部、審刑院之間的撕逼,最後發展成了新舊黨爭,司馬光和王安石兩人親自下場互撕。
最終以新黨獲勝而終止!
再一個就是王岡摻和進去的“相州劫盜殺人案”,原本也是關於法律條文的解釋應用,最終變成了劍指當朝宰相吳充,以及他的一眾黨羽。
最終的結果是吳充兩個兒子被貶謫出京,鄧潤甫、上官羽等人外放,吳充也被整的灰頭土臉,雖然宰相位置保住了,卻是毫無威信可言。
而眼下這場“弑母案”顯然也是一個好機會!
一個借題發揮,掀起黨爭的好機會!
那麼這次要針對的是誰呢?
王岡嘗試將自己帶入奸臣的視角,瞬間得出答案:呂公著!
這是一個典型的舊黨,還擔任過宰相,地位崇高,如果把他拿下,那對舊黨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而呂公著又是李氏的舅老爺,在案發之後,李氏就跑回娘家求救,她娘也確實去救過呂公著,不過這老呂顯然想到了這點,沒有答應,李氏的娘也隻能灑淚而去。
不過呂公著雖然沒有答應,但他侄子卻是過問了這事,這很顯然會是一個不錯的突破口!
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蘇頌這邊把案情給卡住了!他不鬆口,下一步的計劃進行不下去,所以他們要求蘇頌移交案件!
王岡甚至都能想到案件移交後的情況,大理寺肯定也是查無實據,然後案件移交禦史台,獵殺也就正式開始!
那現在蘇頌不移交案子怎麼辦?
以王岡的想法自然是逼著他交,用禦史彈劾,用民間物議來給他施壓。
不過隨著他目光一轉,看到了如今禦史台的權禦史中丞李定,這個念頭頓時打消了!
李定絕對不能用這麼溫和的方式來對待蘇頌。
因為這兩人有仇,還是大仇!
當年趙頊要查探新法在地方上施行的情況,李定時為秀州判官,奉召麵聖,在覲見之前李常特地找到他,讓他說新法害民,好打消皇帝推行新法的念頭。
李定滿口答應,進去之後,卻大肆讚揚新法利民,讓趙頊堅定了推行新法的決心,王安石也注意到了這個聰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