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堂屋,八仙桌上已經擺好了飯菜,中間一盆魚湯,裡麵還有蘿卜;邊上用高粱挺杆做的坎兒裡放的雜合麵窩窩頭,還有一碗醃鹹菜。
奶奶接過小丫頭,用小碗盛了魚湯,加了幾塊魚肉,然後把窩頭揉碎泡進去,用勺子慢慢地喂著。
“多喝點湯,吃點蘿卜,這是窮人家的人參,補一補。”
老媽盛了一海碗魚湯,多加了幾塊魚肉,拿了一個窩頭遞過來。
劉德信已經適應了飯菜,不適應也不行啊,生存的本能。就這吃著喇嗓子的窩窩頭,還是為了照顧他勞累過度將養身體特意做的。
之前都是喝的小米粥,就是有點稀,但是和記憶裡的比起來,還是強了不少,以前那是能照鏡子了。
用奶奶的話說,這是窮人家的人參湯。
這已經算很不錯了,劉家敗落了,還是有底子的。躥個兒那幾年時不時還能見葷腥,也就是劉秉樞得病到去世這一年多,老大老二都遠在外地幫不上忙,夥食才徹底拉垮。
劉德信17歲,能長得比村裡大部分人都高,一是遺傳,二就是吃的比一般人好些。估摸著現在身高有1米75了,要是後續營養補上,還能竄不少。
也許是跨界旅行帶來的福利,劉德信覺得自己的精神力強的出奇,還在進一步反哺之前還算強壯的身體。
除了小丫頭時不時的點菜吃,一家人都默默地吃著飯。
不是因為什麼食不言寢不語,而是這時候更能讓人想起缺席的親人。
婆媳倆都是堅韌的性子,見慣了這年頭的生死離彆,活著的人日子還要繼續,沒有時間去悲春傷秋,低著頭扛著家努力前行。
“奶奶!媽!”
“呦嗬,吃飯都不等我啊!”
“琳琳,給三哥吃一口魚肉行嗎?”劉德旺提拎著一包東西,晃晃悠悠的走進堂屋。
小丫頭趕緊護住小碗:“不給,不給!”
“好好好!咱不給他啊!”奶奶趕緊哄著。
王玉英過來給了他一巴掌:“多大人了,逗哭了你哄啊?看你這一身土,往哪兒鑽去了?滾出去弄乾淨再進來!”
“得~令~!”劉德旺拽了一嗓子轉身出去:“媽,一點兒醬驢肉,切了都嘗嘗,也給老四補補。”
這個人給劉德信最初的印象就是不靠譜,不著調,不扛事兒,小毛病一堆。對家人還算是關心,平時也對小丫頭非常好,有好東西、好玩意兒給她帶。
做壞事的膽子沒有,總結起來就是奸懶饞滑,占了中間兩個。
上次劉德旺帶回來二兩肥肉,剛開始劉德信是拒絕的,他可是從來不吃肥膩的,想想就覺得想吐。
這年頭買肉都想選最肥的,切兩刀放鍋裡,熬出油,多了還崴出來留著用。然後放肉、放菜,續水,撒鹽,炒菜變成燉菜。
預想的嘔吐沒出現,大腦也抵不住身體對油水的渴望,味道一來,本以為的惡心變成了歡呼雀躍。
大人,時代不同了!身體對大腦如是說。
驢肉差不多二三兩,切成了薄薄片狀端了上來。擱以前絕對是切成幾份,剁成肉丁炒菜,多吃幾次葷腥。
劉德信夾了一筷子驢肉,直接放到奶奶麵前的碗裡:“奶奶,咱們都嘗嘗,我早好了,你看我都長肉了,臉都快飛馳起來了。”
老太太笑得合不攏嘴,夾了一片送到小丫頭嘴裡:“好好,還是我小孫子心疼人。來,琳琳先嘗嘗!”
小丫頭早就像雛鳥等食兒張著小嘴兒,一口咬住肉片,慢慢的在嘴裡嚼著:“好吃,真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