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信一直以來都有個毛病,總是在瞻前顧後和氣血上頭之間搖擺。
做決定前左右搖擺,一旦上頭下定決心,反而會一條路走到黑。
撞了南牆不回頭,見了黃河不死心。
現在他的心裡非常的平靜。
再次回到屋裡,黃子已經攤好了幾張了。
劉德信坐到桌前,拿起來咬了一口,軟嫩香甜,還有點彈,加了糖的就是好吃。
“奶奶,咱家這底子可不薄啊,我還一直以為就快過不下去了呢。”
“這年頭不省著點,哪能長久?再說了,這裡麵好幾份呢,老輩子傳下來的,之前賣地的錢,你嫂子,你媽還有你大姨帶來的。”
在劉德信的插科打諢之下,家裡的氣氛也變得稍微輕鬆了些。
從奶奶嘴裡也得到了更多的信息,大致能猜出地道密室裡的東西怎麼來的。
在高祖起家之後,世道也開始一年比一年亂了,家中小輩就開始習武強身,以圖自保。
窮文富武,小地方的小戶人家,除了買地,錢都還在修煉上了,沒攢下多少閒錢。
從曾祖開始,走的是結社的路子,地的所有權還是自家的,拿出去一部分佃給族人或者關係親近的人,不收租子,稅賦自理。
還挑部分投緣的年輕人一起習武,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小集體,在這種混居的大型村落裡,說話的分量很重。
之前說老爺子去打過仗,其實就是義和團傳過來的時候,本村還隻是自保沒有參與,後來聽說洋人打過來了,他們年輕人血氣方剛,就跟著去了天津,在那認識了姥爺。
去了幾個月,和洋人打,和清軍打,自己也亂套,最後灰頭土腦的回來了。
那些武器應該就是當時帶回來的,估計也會有些寶貝什麼的。
老爸劉秉樞也不甘心在地裡刨食兒,和幾個同齡人跑去四九城混鏢局跑江湖了,黃了之後又趕上大戰,才帶著積蓄回老家來。
大哥學成之後做大夫,也是能掙不少的。
而且家裡從開始一直灌輸的理念就是保有黃金,所以基本上能換則換
隻是後來大哥二哥相繼離家,老爸劉秉樞也是疾病纏身,才開始消耗了家底。
至於土地,老太太想得明白,硬留在手裡也是禍害,索性就低價給了佃戶,隻保留了兩畝地自種。
就說是治病要用,既處理了潛藏的地雷,還掩蓋了實際情況。
這次都拿出來,在她們看來算是真的傷筋動骨了。
一邊聊一邊吃,等都弄好了,王玉英拿個布口袋,裝了二十個黃子遞給劉德信。
劉德信把乾糧袋子放進挎包,另一隻手提著裝錢的箱子,打了聲招呼就往外走去。
這時奶奶又從屋裡出來,抱出來一個小箱子,
“德信,這個你也拿著。以前換錢的時候剩下的,也不知道值不值錢。”
劉德信放下手中的箱子,接過來打開看了看。
雜七雜八什麼都有,銅錢,乾隆的,還有幾個鼻煙壺。
那幾個是刀幣吧?真的假的?玉牌,玉佩……
劉德信一點也不懂,就先收下了,
“行,能用到就省事兒了。我先走了,等好消息吧!”
出門之後,東西直接扔到空間倉庫,不會便宜那些狗日的。
白天已經大致知道了方位,這次就直奔主題了。
等到離著約莫四五裡地的時候,天已經黑下來了。
劉德信一路上精神高度集中,都在隨時監控著方圓100米左右,儘量避開行人。
行動的時間選在淩晨三點左右,一路上消耗不小,現在還有時間,先進空間休息一下。
在房車裡好好的洗了個澡,然後來個雞蛋炒方便麵,八分飽,多了影響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