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彆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過幾天,漓漓拉拉二十三。
在村裡,一進入臘月,年味兒就變得漸漸濃了。
小鬼子龜縮在城裡不常出來,各個村鎮的大集又重新辦了起來。
辛苦一年的人們,再怎麼困難,都會咬咬牙,置辦一些年貨。
年關難過,也要過。
關關難過關關過,步步難行步步行。
往家裡添置一些新的東西,給自己生活一點新的希望,老百姓就是這樣負重前行。
這段時間也是孩子們最向往的快樂時光。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幾歲開始就開始照顧家裡,大一點兒跟著下地,
過年也是他們少有的輕鬆時刻。
孩子們穿著補丁摞補丁但洗得乾乾淨淨的棉襖,手裡攥著好不容易得來的幾顆糖,滿村子瘋跑,放鞭炮、捉迷藏,笑聲能把冬天的寒氣都趕跑。
過年都討個吉利,大人不會輕易打孩子,做了錯事說了錯話,也是口頭教育。
今天是村裡的大集,攤販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空氣中彌漫著炸油條的香氣和糖葫蘆的甜味。
劉德信抱著小妹琳琳,三哥帶著小侄女曉旭,兩大兩小四個人在集上溜達。
今年是孝期,之前買的春聯和燈籠,也用不到,準備送給親戚朋友。
也不需要拜年待客,劉德信帶回來足夠的年貨,就不用趕集添置東西了,幾個人純粹是閒逛。
小孩子就是喜歡熱鬨,一大早聽見牆外的動靜,就吵吵出來玩。
兩個小丫頭就像是好奇寶寶,看見什麼都會問一句。
好多東西其實劉德信都叫不上來名字,這時候輪到三哥人前顯聖了,說的頭頭是道,贏得了丫頭們崇拜的目光。
走了沒多久,兩個孩子手裡就各拿著一串紅彤彤的糖葫蘆,糖衣甩的老長,一邊走一邊舔,還不忘噓一下老哥倆。
劉德旺假裝張開大嘴就要去咬,小侄女的大眼睛直接瞪圓了看著自己的三叔,像是有些震驚於竟然真搶孩子的東西吃。
就連小妹都懷疑的看著劉德信,生怕四哥也跟著學。
還好最後發現是在逗著玩,倆小丫頭才有嘰嘰喳喳的交流起口感來。
糖葫蘆還沒吃完,又被路邊的果子炸糕吸引。
炸糕攤總是人氣最旺的地方之一,
孩子們圍著攤子眼巴巴地等著,大人則一邊吃一邊聊天,煙火氣息十足。
本地的炸糕使用黃米麵,紅糖做餡兒,現炸現賣,熱乎乎的,吃起來特彆過癮。
炸好後外皮金黃酥脆,咬一口能聽到“哢嚓”的聲音,內裡軟糯,甜而不膩。
劉德信買了幾個,用油紙卷成錐形裝好,拿給小丫頭們吃,自己和三哥也嘗了嘗味兒。
除了吃吃喝喝,也不是什麼東西都不買,
二十三,糖瓜兒粘。
明天就是二十三,農曆小年,家家戶戶需要祭灶。
一說是粘住灶王爺的嘴,
好嘛,老輩子就知道堵嘴了。
另一說就是甜甜嘴,讓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做神仙,也要講人情世故,也是懂交換的。
本來劉德信的意思是,已經從北京買了糖回來了,就用那個上供就行。
老太太還是傳統派,交代必須要買點糖瓜兒和糖杠。
這兩樣都是用麥芽糖熬製的,
糖瓜是圓球狀,核桃大小,黃霜霜的顏色,咬下去是脆茬,越咬越有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