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信被趕過來接手的時候,丸子已經炸的差不多了。
等最後一鍋炸出來,控完油放進陶盆兒裡,幾個小孩子就圍了過來。
正在炸的時候,雖然聞著香味兒直流口水,他們幾個還是站的遠遠的,不會湊過來。
大人一再叮囑她們,要遠離做炸貨的灶台,要是被燙傷了,得疼好久,還得留疤。
小孩子嘛,肯定一開始不會當回事兒,等濺上油點兒,挨上一回燙就老實了。
還是那句話,人教人,教不會,事兒教人一教就會。
“小心點啊,剛出鍋兒還燙著呢。還有啊,彆傻著脖子往嘴裡塞,一會兒就要吃飯了。”
劉德信把盛丸子的盆兒放到旁邊的台子上,囑咐了像小尾巴一樣跟過來的孩子們。
“知道了。”
既然打算過一個豐盛的春節,要炸的東西就不止這一樣了。
一個盆裡放的是醃製好的瘦肉條,裹上麵糊做成炸酥肉,外酥裡嫩,直接吃或者做燴菜都能用。
還有已經處理好的帶魚段和去頭的小黃魚,也會裹上麵糊,炸至金黃,趁熱吃,或者勾芡澆汁兒做成紅燒或者糖醋的,還可以有個好彩頭,年年有餘嘛。
肉菜就炸這幾樣,素菜也準備做點兒炸貨,茄盒兒,藕盒兒,還有豆腐。
茄子和藕都是空間裡種的,在外麵買有點難,豆腐就簡單多了,隨時都能買到。
當時還想著如果買不到的話,自己就得操持祖傳的手藝,現做豆腐了,空間裡的黃豆也存了不少,磨豆腐的家夥什兒也有一套在裡麵。
不是老家西院那套,那個留給三哥家了,老太太怕三哥又吃不上飯的時候,特意給他留下的。
當年家裡賣豆腐的時候,是兩套同時在做的,劉德信空間裡的這個,就是之前不用的,祖傳打鐵的家夥也一並收著呢。
“停,放下,你腦子想什麼呢,先炸魚,這油不就串味兒了嗎?動動腦子,乾活兒都走思。”
王玉英雖然一直和未來的兒媳婦兒聊著天,也沒忘了盯著劉德信,正好看到他端起裝魚的盆子,準備蘸麵糊下油鍋,趕緊叫停了。
“知道了,媽。剛才走神兒了。”
劉德信趕緊換成肉條兒,開始炸小酥肉,剛才確實是分心去聽她們聊天了。
所有的食材都已經被老媽和姑姑處理好了,劉德信隻是盯著炸好就行,不用費什麼事兒。
現在是大冬天,這點兒溫度和油煙不算什麼,要是三伏天這麼搞,那可有罪受了。
藕和茄子都切成片兒,夾上肉餡兒,裹上麵糊,要是有豆皮兒的話,也可以卷上肉餡兒炸。
接下來就是炸豆腐和素丸子,豆腐切厚片炸至起泡,外脆內嫩,燉菜涮鍋兒都能用。
素丸子也簡單,主料是胡蘿卜絲兒,饅頭渣兒,還有雞蛋,麵粉,調料,也可以用豆腐渣,加上芫荽。
自家炸的沒有這兩樣,老媽說用豆腐炸出來,總會有一絲絲苦味兒,所以不管是炸肉丸子還是素丸子都不放。
至於芫荽,小孩子不愛吃,老太太也不喜歡,說是有一股臭大姐味兒。
劉德信對此沒有什麼惡感,小時候也不吃茴香和芫荽,大了以後到開始吃了,茴香雞蛋餡兒包子,芫荽豬肉餡兒餃子都挺不錯,生殺芫荽也能吃。
“媽,魚也炸好了,沒有彆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