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跟三舅借火兒把煙卷點著,看著盯著他們的劉德信三人,擺了擺手說道。
“哦哦,走了。”
王安回過神來,領著劉德信和劉德旺去前院了。
廚房的事兒不用管,村裡有專門做紅白事兒的大師傅,王安帶著牧春花到家後,大舅就找上門去把事兒定下來了。
因為時間比較緊急,還給人加了了錢。
師傅根據主家的要求,開了菜單,這兩天食材什麼的就差不多湊齊了,家裡還有街坊四鄰的女人們都在中院兒那兒幫忙擇菜,簡單的處理一下,明天用起來更方便。
劉德信往前院來的時候,中院兒那兒正在盤灶台,家裡的灶子肯定是不夠用。
大師傅在邊上指點著,幾個人拿著瓦刀在那兒忙活,青磚壘起來,摻了麥秸的泥粘合,在往內外一抹,弄得光溜溜的就成了。
大鍋往上一架,倒上水就開始燒了起來,順便還能烘乾灶台。
劉德信他們來前院幫忙搭喜棚,杆子和涼席已經準備好了,過來的時候正在挖坑樹杆呢。
姥爺家三進的院子,後院招待女眷,準備了三桌,新房也安排在了後麵。
中院用來招待主賓,正房和兩邊的廂房都得擺上,差不多六七桌,這還沒算上院子裡。
前院兒招待街坊鄰居,和中院一樣都搭上喜棚,總共擺上二十桌,絕對算不少了。
這還不算過來幫忙的人,人家忙完了,還要單獨擺桌的。
劉德信能理解大舅一家張羅的架勢,想來這幾年村裡沒少傳安哥的事兒,現在終於要結婚了,怎麼也得廣而告之一下,讓大家夥兒都來見見。
何況安哥還在四九城工作了,媳婦兒也是城裡人,那更得出來顯擺顯擺了。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就是這個道理。
不帶回來人,解釋得再多彆人也不會信你的,隻會傳得更加誇張。
估計大舅和大妗子這口氣已經憋了很久了,從安哥帶著媳婦兒回來的那一刻,這口氣兒就變成了動力,估計還是核動力,所以今天劉德信三哥過來,看到安哥的樣子像是累壞了。
無他,身體累都在其次,大妗子少不了時時刻刻在他耳邊叨咕,指揮他乾這乾那的,耳朵累,心更累。
就剛才在前院幫忙抬杆子,遞涼席的功夫,大妗子已經風風火火的跑過來找了安哥兩三次了。
“安哥,這邊兒人夠了,要不你去大妗子那兒搭把手吧,彆讓她老人家來回跑了,再累著了。”
劉德信拍了拍手上的塵土,轉頭跟走在旁邊的王安說道。
“是啊,老四說的沒錯,安哥你還是去中院聽令吧。”
三哥拿起脖子上的毛巾擦了一把汗,也跟王安說道。
“你倆給我住嘴吧,過去中院我還有個好兒,明天都不一定能緩過來。早知道和你一樣,隻在家請個客得了。”
王安白了劉德信兩兄弟一眼,歎了一口氣低聲說道。
這是第二遍說了,之前估計還隻是提一嘴,現在應該是真後悔了。
“你就知足吧,結婚這種人生大事兒,有人幫你張羅多好啊。”
喜歡年代1944:我有空間囤貨種田請大家收藏:()年代1944:我有空間囤貨種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