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在劉德信和田丹的心中,在四九城舉行婚禮的日子,才是真正的紀念日。
還好現在不太講究這個,要不然老劉就得記住三個時間了:領證日,老家婚宴日,婚禮日。
“好了,不逗你們了,趕緊回去休息吧,我們也抽空兒收拾東西。對了,德信,家裡不少東西,沒辦法帶走,到時候要怎麼處理?”
劉德信和田丹起身告辭準備回中院睡覺,剛走到門口,又被三嫂叫住了,指著家裡的大件兒問道。
倒不是三嫂舍不得把這些東西送人,秉忠叔一家幫忙照顧院子,送些帶不走東西,總不能讓彆人白乾活兒。
隻是她指著的這些東西都是他們兩口子結婚的時候用的,對小家庭來說都有著特殊的意義,肯定不希望送出去。
但怎麼處理也沒個頭緒,這才想到了劉德信的本事。
三嫂清楚的記得,當年中院和後院的不少東西,都是老四找人搬走的。
當然了,她不知道那隻是個幌子,最後都進了劉德信的空間,到了四九城才轉移進四合院裡。
“你們先把自己常用的,隨身能帶的東西整理出來,其他的都整理好,到時候我找朋友開車順道運過去。”
聽了三嫂的問話,劉德信一拍腦門兒,差點兒忘了這茬兒,又到了無中生友的環節了。
“方便嗎,這麼麻煩人家,要不要請他們過來吃頓飯,或者買些禮物什麼的,需要多少錢直接跟我們說,不能在讓你往裡填了。”
三嫂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她也不知道劉德信是自己轉移的,還以為會用到人情,就打算出錢款待一下老四口中的朋友。
“誒呀,媳婦兒,跟老四不用算這麼清楚,我們可是親兄弟,互幫互助才正常,又不是什麼往裡麵填大錢的事兒。以後他們兩口子有事兒搭把手就行了。”
不用劉德信想辦法拒絕,三哥直接開口就給擋了。
總的來說,從小的時候開始,家裡的教育就是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絕對的正麵意義,不是後世那種變了味的含義。
家庭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目前看來,劉德信他們哥兒幾個都沒有長歪,兄弟姐妹之間沒有什麼狗屁倒灶的事兒。
家和萬事興。
老祖宗說的很有道理。
“就是,三哥說得對,一家人不用算的太清楚。有什麼送到手上,直接接著就行,不用考慮其他的。自家人說話,直來直去最好,拐彎兒抹角的容易產生誤會,反倒不好了。”
劉德信也接著三哥的話說了起來,畢竟三嫂嫁過來以後,沒怎麼和家人,主要是劉德信哥兒幾個相處太長時間,心裡有顧慮也很正常。
還是那句話,溝通最重要,生活中可不是電視劇,誤會來誤會去最後還能一塊兒包餃子。
現實真要那麼搞了,隻會使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不斷加深,最後徹底鬨掰了。
“行,是嫂子想多了。這兩天我們就把東西歸置好,接下來就看你的了。”
“誒,這就對了。三哥三嫂,你們也趕緊休息吧,我和丹丹先回去了。”
三嫂不再提交錢的事兒,把劉德信和田丹兩口子送到了門外。
“去吧,明天記得過來吃早飯,彆從跨院直接走了。”
“嫂子,不用了,明天估計要起個大早兒,回頭兒我們在保州吃點兒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