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畝鹽田,平均每天產出十萬斤以上,在這個時代,已經非常驚人,足以把食鹽的價格壓下來,不過首要的還是如何處理這事。
曬出來的隻能算粗加工的鹽,肉眼就能看到一些雜色和雜質,這就回到原點,還是需要過濾提純。
“要有足夠的麻袋來裝鹽,這隻能向朝廷求援了。”狄孝緒說道。
“不用麻煩,多做一些木桶就是,可以做大一些,裝鹽更方便,還不用擔心路上淋雨。”薛玖搖搖頭道。
這年月麻袋價格也不低,畢竟麻是做布匹的主要原料,懂木工的人多,還不如直接做成木桶,弄兩個扶手,抬起來還方便一些。
“這個辦法不錯,那麼就是馬車了。要不第一批鹽就賣給契丹人,價格便宜一些,讓他們用馬匹來換。”狄孝緒提議道。
“不,第一批鹽賣給奚人,價格比市麵上低三成,如果他們願意大量購買,以後就低四成。”薛玖想了一下,搖搖頭道。
“啊!這麼低嗎?會不會不太好?”狄孝緒驚呼道。
“阿爸,薛長史的意思,應該是讓奚人做二道販子,讓他們把鹽賣去其它地方,從中賺錢。”一直旁聽的狄知遜說道。
狄家祖上是天水人,屬於羌族,雖然已經漢化了好幾代人,不過一些稱呼還是略微區彆。
“不錯,幾人奚人與中原更親近,何不讓他們嘗嘗甜頭,由他們去販賣,我們也更省事。”薛玖點點頭道。
“這個辦法不錯,不過鹽會很多,契丹人那邊也可以賣一些。”狄孝緒滿意的看了一眼兒子說道。
“嗯,這邊就由知遜兄盯著,彆駕你回柳城與都督彙報,我要組織人手弄海貨了。”薛玖說道。
“行!”
商量好,狄知遜留下來,督促改建鹽田,數量要達到兩百畝;而狄孝緒回去向楊恭仁彙報。
每日畝產幾百斤食鹽,這產量太嚇人了,不但要彙報,用不了多久,這一片區域都會被軍隊封鎖起來。
因為沒有鹽,所以海貨采集尚未開始,隻是在修建居住地,還有木桶。
這年月最麻煩的就是樹木稀少,除了一些大山脈,其它地方的樹並不多,甚至很多地方,連草都沒有多少,這也是為何,發生天災的時候,經常說草根樹皮都沒得吃,實在是因為太少了。
後世到處鬱鬱蔥蔥,那是因為國家植樹造林,同時嚴格控製砍伐樹木,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才達到那麼好的效果。
後世植樹造林的時候,全國人口已經超過十億,在龐大人口基數下,進行植樹造林,種下的樹木至少幾十億棵,更不用說一些荒涼地區,數量更多,整片整片的山都在種樹。
如今的人口太少了,即便植樹造林,都達不到那種效果,好在人口少,需求也沒那麼大,到也能做到供需平衡,隻不過薛玖這裡需要木材,隻能去遠一些砍伐。
趁著天氣熱,可以快速陰乾,所以這裡有兩千多人在乾活。
後世的一些經驗,拿到現在用,那完全是碾壓性的,一根擼鐵棒,一天就能弄幾十斤鐵砂,薛家護衛隊留了兩百人幫忙,一天產出的鐵砂就有一千多斤,即便精煉,也能達到一千斤。
有了這麼多精鐵,快速的打造了一批工具,主要是鐮刀和工匠的工具。
當然,答應程名振的事情沒有忘記,隻不過鐵甲和床弩的工藝要求高,打造要慢很多。
床弩要配軸承,不然力量太強,需要操作的人就很多;鐵甲需要反複鍛打,讓甲片堅硬的同時,又足夠薄,儘量減輕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