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知道用人了。”薛玖笑著道。
“嘿嘿!”
“你心裡有數就好,不過我覺得還是掌握養殖渠道,產出更加穩定。”薛玖提醒道。
“我們常家可沒有多少地,在哪裡養呢?”常威苦著臉道。
常家祖籍是河內的,常威祖父是齊國官員,爺爺是前朝的散朝大夫,官職都不算大,隻能算小家族。
“有兩個辦法!”
“玖郎快告訴我!”常威急忙問道,對於薛玖他是很佩服的,明明大家都差不多大,但是薛玖不但比他還能打,還會賺錢。
“你可以去聯係一些村子,讓他們大量養殖,保證用合理的價格收購,想來他們會願意的。”
“他們會願意嗎?”常威不太確定的問道。
“怎麼會不願意,平常村子也會養的,你可以建議他們集中養殖,讓村裡老人照顧,小孩去割草,抓蟲喂養。”薛玖講解道。
“好!我試一試,還有一個辦法呢?”常威又問道。
“找人自己喂養,去秦嶺裡麵,圍一個山頭,直接養在山裡,家禽可以自己在山裡找吃的,除了冬季,不需要太多糧食。”薛玖介紹道。
這個辦法他已經計劃由村裡帶人去做,不過要等蚯蚓養殖成功,如果蚯蚓養殖很成功,散養家禽就可以進行了。
養殖跑山雞,成本並不低,畢竟有投入才有收獲,單單依靠家禽自己尋摸吃的,長得慢不說,產蛋也不會很高。
山裡養殖,你的有人看守,還得清理小動物,另外就是老鷹,這玩意你不知道何時會來。
這些東西,要等常家決定之後,薛玖才會教他們。
秦嶺那麼大,常家去弄兩個山頭不算啥,他們安排人,也能幫著薛家乾活。
沒有薛家,想在山裡找到合適的地方可不容易,畢竟外圍都是有主之地,深入大山,就得有合適的山路,不然怎麼才能運送出來。
“我會儘快給你答案。”常威咬咬牙說道。
“行!儘快,我好做安排。”
拉攏多一些幫手,拿下宣陽坊的土地,這樣才能阻擋有人在朝堂鬨騰。
薛玖打算把宣陽坊打造成平康坊一般知名,不過宣陽坊隻有吃喝玩樂。
平康坊之所以出名,一來是因為青樓多,二來就是不賣貨物,因此不是市場,官員可以放心進入,東西兩市就不行,官員不敢明著進去,隻能是家中下人前去買東西。
李淵去年下詔:“士農工商,四人各業,食祿之家不得與下人爭利。”
《武德律》規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伯叔、堂兄弟姊妹)以上親,自執工商,家專其業,皆不得入仕。”
這也是為何,薛玖不出麵的緣故,薛道義雖然是同族,但算起來已經出了三服,所以不影響薛家。
這就是世家的應對之法,特權階級,總有自己的辦法。
一個正常的坊市,大小在三百到六百畝之間,薛玖需要的大小,一個店有幾畝地就行。當然,越大越好,具體能收購多少,就得看情況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