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敦禮也是個硬骨頭,麵對嚴刑拷打一個字都沒有吐露。
李璦沒有辦法,隻能召集幾個心腹一起商量對策。
“大王抗旨不遵已經是死罪,如今又囚禁使者,更是罪加一等,如今隻有三條路可走。”兵曹參軍王利涉對李瑗分析著他的處境。
“哪三條路?”李璦急忙問道。
“第一條路就是進京請罪,懇請陛下和太子的原諒。”
“不行!不行!”不等王利涉說完,李璦就連連搖頭。他本身就因為懼怕而抓崔敦禮,又怎麼可能再選擇進京呢?
“第二條路就是逃走,去突厥,去遼東,甚至出海。”王利渉繼續說道。
“第三條路呢?”要放棄現在的好日子,李璦顯然也是不願意的,他期待的再次詢問。
“第三條路就是起兵,幫助太子重新奪回東宮。”王利渉語氣堅定的說道。
“可是現在太子是否活著我們都不知道。”李璦遲疑著說道。
“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出兵的理由。”
“你說得對,那就起兵!”李璦用力點點頭道。
“單單是我們這一支人馬還不夠。”
“燕州刺史王詵是我好友,我這就邀請他來,共商大事。”李璦急忙說道。
“山東豪傑曾受竇建德所用,如今失職而與編戶平民一樣,這些人惟恐天下不亂,如大旱之時盼望時雨。大王如能派遣使者,恢複他們的舊職,隨其所在招募兵馬,諸州如有不從,則立即予以誅討,那麼河北之地就可唾手而得。然後派遣王詵對外聯絡突厥,道經太原南下蒲、絳地區,大王整頓車駕西入關中,兩軍合勢,不出旬月天下可定。”王利渉又提出建議。
高度決定了眼界,王利渉不過是一個兵曹,哪裡知道天下形勢如何,又怎麼會知道,經曆多年戰亂,中原百姓都想安穩;他更不會知道,自己的能力,比起朝廷猛將能臣,差距十分巨大。
夏蟲不可語冰!因為他根本沒有見識過,自然不知道是什麼情況,隻能用身邊的人來對比,而他身邊的人,最有武力的是王君廓,身份最高的是李璦。
王君廓自幼孤貧,早年曾聚眾為盜,占據井陘關。不過這人善於機變,勇力絕人,所以混得不錯。
投唐之後,跟著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劉黑闥,立下不小功勞,被封彭國公。
至於李璦,那就是一個廢物,李淵稱帝時,對家族的宗親都較為照顧,不僅追封李璦的父親為濟南王,還封李璦為廬江王,在朝中擔任刑部侍郎。
武德四年,李靖攻打蕭銑,李璦隨行,隻可惜李璦生性膽小怯弱,這種順風仗,他都沒有立下功勳。
李淵也知道他是廢物,所以安排了一個能打,腦子又好用的將領輔助他,這人就是王君廓,隻不過李淵不會想到,這是他這個安排,害死了李璦。
王詵很快到來,他也被李璦說動,畢竟李璦是李世民的堂兄,和李建成關係那麼好,值得冒險一試。
關鍵一點,王詵覺得,李淵不可能自願退位,起兵的話,說不定能立一個天大的功勞。
兩人商量好之後,就開始準備起兵。
調集軍隊,糧草,聯絡人手,忙得熱火朝天。
就在準備發兵的時候,正在洗頭的王詵,聽到護衛來報,王君廓有急事見他。
王詵頭發都來不及擦乾,用手抓著頭發就來到大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