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長安忙活的時候,突厥到了長安附近。
看到渭水對麵旌旗密布,大營連綿數裡,頡利可汗的心已經沉入低穀。
“可汗,現在怎麼辦?”突利可汗有些茫然的問道。眼前的情況讓他不知所措,接下來該怎麼做,腦子一片空白,完全沒有主意。
頡利可汗也覺得頭疼欲裂,懷著雄心南下,半路就給了當頭一棒,現在前麵又是銅牆鐵壁,難不成還要一頭撞過去。
有渭水相隔,又有大軍守在渭水,他們怎麼進攻長安?連渡河都成問題。
“找地方渡河!”頡利可汗咬牙切齒的說道。
渭水便橋,即鹹陽古渡,本為漢西渭橋。通隴通蜀,欸乃之聲,徹夜不息,為秦中第一大渡。鹹陽古渡幾千年,名聞遐邇。古人讚曰:往來名利之客,絡繹不絕。沽舟泛泛,漁艇悠悠。黑鰻赤鯉,沉浮於綠水之中,白鷺青鳥,出沒於煙波之上。樵士羊腸而往,牧童牛背而歸。歌喧鬥草,曲唱采蓮。助詩家無限精神,是為一景。
後人在此留下諸多詩句名篇,例如西出陽關無故人,大名鼎鼎的陽關三疊,也是出自此處。
長安的東西兩側,有兩座橋很有名,一座是城東的灞橋,一座是城西的鹹陽橋。兩座橋都因離彆而著名,也各自延伸出了“關中八景”中的一景,城東的是灞柳風雪,城西的是鹹陽古渡。,鹹陽古渡有秦中第一渡之稱,是長安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要道,處於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
長五百多米的木橋,也是當世最長的橋梁,守住這必經之地,突厥隻能望河興歎。
李世民覺得,薛玖給的這個建議真的是太好了,所有的官員,包括他們家的管事都安排了任務,還有誰能搗亂呢?
坊市劃分,責任劃分,統領管理的又是百姓,百姓可不會跟著他們造反。
城裡的人已經接近百萬,如此多的人,雖然麻煩,但是眼睛也多,一點風吹草動就有人看見。
李世民覺得,長安城從來沒有像現在這般,給他巨大的安全感,如果不是長孫無忌等人攔著,他都想出城去會一會頡利可汗。
李世民如今就是穩坐釣魚台,看看突厥要怎麼做。
因為前麵有尉遲恭和薛玖拖延了時間,長安有不少時間布置,周邊縣城的百姓,都已經撤回了城裡,他並不怕拖延時間。
至於會不會有人造反,李世民表示無所謂,造反就造反,隻要長安還在,長安這近百萬人還在,他有信心鎮壓任何人造反。
比起當初太原起兵,如今手裡的本錢厚了不止十倍,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李世民很安穩,頡利可汗卻急得不行,渭水三條橋,全部有人守著,這又是夏季,河水很大,根本找不到地方渡河。
關鍵一點,他抓到幾個沒有進城的人,從這些人嘴裡得知,李璦謀反已經失敗了,人頭都已經送到長安。
忙活了兩天,頡利可汗不得不承認,這次行動失敗了,不但威脅不到長安城,帶了糧食也不多了,必須儘快做出決定。
頡利可汗苦惱不已,用力的抓抓頭發,現在撤退也有問題,他擔心受到夾擊。
多年沒有受到這麼大的打擊了,可以說是重創,偏偏沒有收獲,這讓他難受得想吐血。
“執思失力,你去長安城,告訴李世民,隻要拿出百萬貫錢,我們就撤軍。”頡利可汗胸膛劇烈起伏,捏著拳頭說道。
執思失力猛的抬頭,微微一愣,他以為自己聽錯了,作為執思部落的族長,他又不是沒有腦子,這個時候還要錢,李世民怎麼可能答應。
“快去!你見機行事。”頡利可汗叮囑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