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耀六年的成都皇宮,劉禪盯著黃皓呈上的降表,指甲深深掐進龍椅扶手。窗外傳來魏軍破城的喊殺聲,這個被世人嘲笑為"扶不起"的皇帝,突然想起四十三年前長阪坡那場血戰——那年他被趙雲裹在懷裡衝出重圍,耳邊是母親甘夫人最後的體溫。
一、繈褓裡的血色開局
建安十三年的亂軍之中,趙雲渾身浴血撞開營帳時,甘夫人正用最後力氣將繈褓塞進他懷裡。"阿鬥就托付給將軍了......"話音未落,追兵的箭矢已穿透帳幔。趙雲護著少主七進七出,懷中的嬰兒卻出奇安靜——這個剛滿周歲的孩子,似乎早已習慣了亂世的腥風血。
劉備稱帝那日,五歲的劉禪站在祭壇下,看著父親頭戴冕旒接受朝拜。當費禕問他是否明白何為天子,他眨著大眼睛:"是要像父親一樣,讓所有人都聽我的話嗎?"沒人注意到,他偷偷攥緊了母親留下的玉佩——那上麵還沾著長阪坡的血漬。
二、權臣陰影下的傀儡人生
諸葛亮開府治事的消息傳來時,劉禪正在後花園喂魚。黃皓小心翼翼提醒:"陛下,相父的命令......"他將魚食撒進池裡,看著錦鯉爭搶的模樣輕笑:"相父說什麼,便是什麼吧。"夜裡,他在書房反複臨摹《出師表》,筆尖突然戳破紙張——"政事無巨細,鹹決於亮",這八個字像鋼針般紮進心裡。
北伐失利後,諸葛亮自貶三級。劉禪親自到丞相府慰問,卻在門外聽見薑維抱怨:"陛下太過優柔寡斷!"他默不作聲退回宮中,對著父親的畫像喃喃:"父親,阿鬥該怎麼做?"月光下,他將寫滿治國方略的竹簡鎖進箱底,繼續扮演那個事事仰仗丞相的糊塗少主。
三、樂不思蜀的致命演技
洛陽的宴會上,司馬昭指著蜀地歌舞問:"頗思蜀否?"劉禪摟著舞姬,醉醺醺地打了個酒嗝:"此間樂,不思蜀也。"郤正悄悄教他:"若再問,當泣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無日不思。"可當司馬昭再次詢問,他卻一臉懵懂:"這話是郤正教我的吧?"滿堂哄笑中,隻有他知道,此刻蜀地舊臣的性命,全係於自己的"愚蠢"。
當夜,他對著銅鏡卸妝,露出眼底的寒光。黃皓捧著密信跪地:"陛下,薑維將軍在劍閣仍在頑抗......"他將信投入火盆:"讓他降了吧。"火光映照著他脖頸的勒痕——那是前日司馬昭試探時,無意間留下的印記。
四、被掩埋的帝王心術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消息傳來,劉禪足足哭了三個時辰。但在私下,他卻連夜召見費禕:"丞相遺策雖好,可我蜀漢不能永遠活在丞相的陰影裡。"他開始重用蔣琬、費禕,卻又默許黃皓在朝中培植勢力——帝王之術,本就是平衡的藝術。
當譙周力主投降時,他望著大殿上爭吵的群臣,突然想起父親臨終前的話:"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句話像詛咒般纏繞了他半生。此刻,他輕輕叩響龍椅:"降吧,能少死些百姓,也好。"
五、曆史迷霧中的真實麵孔
泰始七年的安樂公府,劉禪撫摸著泛黃的《蜀記》,嘴角泛起冷笑。書裡將他寫成昏庸之主,卻無人知曉,他在位四十年間,蜀地百姓賦稅最輕的那些年,正是他力排眾議推行新政之時。他叫來子孫,指著牆上的《誡子書》:"記住,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多年後,考古學家在成都武侯祠舊址發現密道。密室中藏著劉禪的手書:"世人笑我癡傻,卻不知大智若愚方得始終。"字跡旁,還畫著一幅蜀地布防圖——原來在蜀漢滅亡前,這位"昏君"早已悄悄安排好了後路。那個在曆史中被定格為"樂不思蜀"的帝王,用一生的偽裝,書寫著屬於自己的生存傳奇。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嘻哈史詩看古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