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十三年的蘭州城,薛舉一腳踹開糧倉大門,望著堆積如山的官糧仰天大笑。這個河西走廊最富有的販馬商人,此刻扯下員外長袍,露出內裡的鎖子甲——當隋朝官吏的皮鞭抽在饑民身上時,他終於決定,要用這萬貫家財賭一場改天換地的豪局。
誰能想到,這個靠茶馬貿易發家的商人,會成為讓李淵夜不能寐的"西秦霸王"?薛舉年輕時就不是安分的主,他身材魁梧如鐵塔,臂力驚人,曾單手舉起百斤石磨震懾馬賊。每逢商隊遇襲,他總是第一個抄起馬刀衝在前麵,久而久之,連吐穀渾的部族首領見了他都要尊稱一聲"薛大郎"。
但真正改變命運的,是那場席卷天下的饑荒。大業末年,蘭州百姓易子而食,官府卻還在催繳賦稅。薛舉看著自家糧倉裡的陳米,突然把算盤撥得震天響:"與其看著糧食爛掉,不如賭上性命搏個前程!"他假意為官府招募鄉勇,卻在接風宴上摔杯為號,三百死士瞬間控製州府,縣令的人頭滾落在他的波斯地毯上。
占領蘭州後,薛舉展現出驚人的軍事天賦。他沒有像其他草寇般燒殺搶掠,反而開倉放糧,招募流民從軍。那些被他解救的饑民,抱著他的大腿哭喊"薛大王救命"。短短三個月,他的軍隊從千人暴增到十三萬,連羌人、氐人都帶著牛羊前來投奔。有人勸他稱帝,他卻搖頭:"李淵占長安,王世充據洛陽,咱們得先拿下秦州當跳板!"
秦州之戰,成了薛舉的成名作。守城的隋軍將領郝瑗自詡城高池深,薛舉卻玩起了心理戰。他故意讓老弱病殘在城下叫罵,等隋軍開城追擊,突然伏兵四起。混戰中,薛舉親自擂鼓,戰鼓聲震得城牆都在發抖。當郝瑗被生擒時,看著薛舉腰間鑲嵌的和田玉,才驚覺這個商人出身的反賊,比任何軍閥都狠辣。
武德元年,薛舉在蘭州稱帝,國號"秦",年號"秦興"。他的皇宮裡,波斯地毯鋪地,突厥進貢的美酒成壇搬運,連龍椅都是用西域運來的檀木打造。但這份奢華背後,卻是令人膽寒的猜忌。有次部將建議緩攻長安,他當場下令將人煮成肉湯,從此再無人敢違逆他的意誌。
命運的轉折,發生在與李世民的第一次交鋒。淺水原之戰前夕,薛舉望著唐軍大營的燈火,對太子薛仁杲說:"李世民小兒,不過是靠李淵的名號罷了!"然而戰鬥打響後,唐軍玄甲軍如鬼魅般突襲,薛舉的軍隊瞬間大亂。關鍵時刻,老天卻突然下起暴雨,唐軍因地形不熟被迫撤軍。望著渾身濕透的敗軍,薛舉狂笑:"天助我也!"
就在他準備乘勝追擊時,詭異的事情發生了。薛舉突然開始咳血,臥床不起。巫師說這是戰死冤魂索命,他卻抓著太醫的衣領嘶吼:"胡說!定是李世民那小子使了妖法!"彌留之際,他抓著薛仁杲的手,氣若遊絲:"兒啊...拿下長安...替我..."話未說完,便瞪大眼睛咽了氣,年僅四十七歲。
關於薛舉的死因,民間流傳著各種版本。有人說他殺人太多遭了報應,有人說他中了李世民的毒計。但史書上輕飄飄的"疽發背而亡",又怎能概括這個亂世梟雄跌宕的一生?從豪商到帝王,從血戰沙場到暴斃榻前,薛舉用十五年時間,在隋末的血色畫卷上,留下了濃墨重彩卻戛然而止的一筆。他的傳奇,就像河西走廊的風沙,來得猛烈,去得決絕,隻留下無數後人的歎息與猜想。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嘻哈史詩看古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