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大宋元宵:燈影裡的千年歡騰_嘻哈史詩看古今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嘻哈史詩看古今 > 第734章 大宋元宵:燈影裡的千年歡騰

第734章 大宋元宵:燈影裡的千年歡騰(2 / 2)

主持人豎起大拇指:“王掌櫃猜對了!獎品是湖筆一支。”王掌櫃接過湖筆,得意地向周圍人拱手,引來一陣掌聲。

水麵上的畫舫漂到湖心亭附近,這裡的燈謎最難,獎品也最豐厚。一個燈籠上寫著:“‘元宵佳節望滿月’,打一貨幣單位。”連最有學問的李秀才都皺起了眉,抓著頭發冥思苦想。

“是‘圓’!”一個穿粗布衣裳的少年突然喊道,“元宵望月是‘圓’,貨幣單位裡有‘銀圓’,對不對?”

主持人愣了一下,隨即大笑:“沒錯!就是‘圓’!這孩子真聰明!”他把最大的獎品——一套文房四寶遞給少年,少年捧著獎品,臉漲得通紅,周圍的人都誇他是好樣的。

畫舫上的猜謎聲驚動了岸邊的遊人,不少人搖著小船過來湊熱鬨。賣湯圓的小販劃著烏篷船,在畫舫之間穿梭,吆喝聲在水麵上回蕩:“熱乎的湯圓!芝麻餡、豆沙餡的,吃一碗暖乎乎!”

李秀才買了兩碗湯圓,和教書先生分著吃。湯圓軟糯香甜,熱湯順著喉嚨滑下去,暖到了心裡。他看著遠處的燈火倒映在水裡,像撒了一把碎金子,忍不住說:“這元宵猜謎,比喝酒賞花有意思多了!”

教書先生點點頭,舀起一個湯圓:“可不是嘛,既動腦子又有樂子,難怪年年這麼多人來。”水麵上的笑聲、猜謎聲、吆喝聲混在一起,隨著水波蕩漾開去,連月亮都似乎笑彎了腰。

第四章民間百戲鬨元宵

慶元二年的元宵,蘇州城的城隍廟前搭起了戲台,周圍擠滿了來看熱鬨的百姓。戲台兩側的柱子上掛著紅燈籠,台口的橫幅寫著“元宵百戲賀豐年”,鑼鼓聲從下午一直響到晚上,引得十裡八鄉的人都趕來圍觀。

“快看,耍雜技的來了!”人群裡有人喊道,孩子們踮著腳尖往前擠,把前麵的大人擠得東倒西歪。

戲台中央,一個穿著緊身衣的藝人翻了幾個跟頭,穩穩落在台上,引來一陣叫好。他拿出十幾個瓷碗,用手一拋,碗在空中轉著圈,最後個個都穩穩落在他的胳膊、肩膀、頭頂上,碗沿的火苗還在跳動,看得人屏住呼吸。

“好!”台下的叫好聲差點掀翻戲台頂,有人往台上扔銅錢,銅錢落在木板上叮當作響。

接下來是舞龍表演,十條彩色的龍在戲台上盤旋,龍身隨著鼓聲起伏,龍嘴裡噴出的火花落在地上,濺起點點火星。舞龍的漢子們光著膀子,汗珠在燈光下閃閃發亮,他們時不時把龍身壓低,讓龍尾掃過觀眾的頭頂,引得一陣尖叫和歡笑。

最受歡迎的是“皮影戲”,白色的幕布後,藝人手舞皮影,嘴裡模仿著各種聲音,演繹著《上元仙子》的故事。仙子的影子在幕布上飄來飄去,遇到書生時羞澀地低頭,遇到妖怪時拔劍相鬥,看得孩子們眼睛都不眨。

“娘,仙子真漂亮!”小姑娘拉著母親的衣角,眼睛盯著幕布,手裡還攥著沒吃完的糖人。

母親笑著摸了摸她的頭:“等會兒散了戲,給你買個仙子模樣的糖人。”周圍的大人也看得入神,跟著劇情歎氣或叫好,仿佛自己也走進了故事裡。

戲台旁邊的空地上,雜耍藝人各顯神通。吞劍的藝人把鐵劍插進喉嚨,臉漲得通紅;變戲法的拿出空碗,蓋上個帕子,再打開時碗裡就盛滿了糖果,分給周圍的孩子;踩高蹺的藝人穿著小醜的衣服,追著孩子們打鬨,時不時摔倒又爬起來,引得笑聲不斷。

賣小吃的小販穿梭在人群裡,糖葫蘆、、炸丸子的香味混在一起,讓人垂涎欲滴。一個老漢推著小車賣“元宵”,鍋裡的湯圓咕嘟咕嘟冒泡泡,白胖的湯圓浮在水麵上,像一群圓滾滾的白玉球。

“來碗元宵!”看雜耍的漢子喊道,接過碗就大口吃起來,熱湯濺在胡子上也不在意。老漢笑著又盛了一碗,吆喝聲淹沒在熱鬨的鑼鼓聲裡。

第五章燈影團圓鬨今宵

嘉定十年的元宵,汴梁、臨安、蘇州的百姓們用各自的方式慶祝佳節。王老漢的兒子王亮在汴梁燈市賣起了新式燈籠,燈上畫著市井百態,剛擺出來就被搶空;皇宮裡的小太監們偷偷學著宮外的猜謎遊戲,用絹帕寫著燈謎貼在柱子上;蘇州城隍廟前的戲台加演了夜場,看完戲的百姓提著燈籠往家走,燈籠的光在巷子裡連成一條長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爹,這燈賣得真好!”王亮數著銅錢,臉上笑開了花,“比去年多賺了三成!”

王老漢擦著剩下的燈籠:“那是因為你畫的燈接地氣,百姓就愛看這些街坊鄰居的事兒。”他指著遠處的鼇山燈,“你看那皇宮的燈再亮,也不如咱們這市井燈有人情味。”

臨安畫舫上的猜謎會還在繼續,李秀才的兒子李童剛猜對了一個燈謎,捧著獎品——一支毛筆跑過來。“爹,我也猜對了!”他舉著毛筆炫耀,墨汁在燈籠光下閃著黑亮的光。

李秀才接過毛筆,在手裡掂量著:“好小子,比你爹強!明年帶你去京城猜謎,那裡的獎品更豐厚。”周圍的人都笑起來,有人說要收李童當徒弟,教他猜謎的訣竅。

蘇州城隍廟前,看完戲的一家人提著燈籠往家走。孩子手裡拿著仙子糖人,嘴裡還哼著戲文;父親背著睡著的小兒子,燈籠的光照在他臉上,透著疲憊卻滿足的笑;母親手裡提著買的元宵,腳步輕快,嘴裡念叨著:“回家煮元宵,吃完元宵就團圓了。”

街上的燈籠漸漸少了,天邊露出了魚肚白,可還有不少人舍不得散去。幾個年輕人提著燈籠在巷子裡打鬨,燈籠的影子在牆上晃動,像一群跳舞的精靈;老人們坐在家門口,看著年輕人嬉鬨,手裡搖著蒲扇,嘴裡哼著元宵的歌謠;剛下工的夥計們聚在酒館,點上幾碟小菜,喝著小酒,聊著今晚的熱鬨景象。

王亮收起最後一盞燈籠,和父親往家走。路過州橋時,看到還有幾盞燈亮著,像是在不舍地告彆這個熱鬨的夜晚。他突然說:“爹,明年咱們做個最大的燈籠,上麵畫滿全城人的笑臉!”

王老漢笑著點頭:“好主意!讓所有人都能在燈上看到自己,這才是真正的元宵熱鬨。”燈籠的光把父子倆的影子拉得很長,腳步聲在寂靜的巷子裡回蕩,遠處傳來第一聲雞鳴,新的一天開始了,可元宵的暖光仿佛還在每個人的心裡亮著,帶著團圓和歡笑,溫暖著往後的日子。

夜色漸漸褪去,天邊泛起魚肚白,可元宵的燈火似乎還在人們的記憶裡閃爍。無論是皇宮的鼇山燈,還是市井的走馬燈;無論是文人的猜謎會,還是民間的百戲表演,都藏著大宋百姓對團圓的期盼和對生活的熱愛。這燈影裡的歡騰,這煙火中的團圓,就是大宋元宵最動人的風景。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嘻哈史詩看古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無限流第一幼崽 李二讀心我慌,高陽追夫淚狂 從迎娶知否盛明蘭開始的綜影人生 收到未來短信,成千億富豪很合理 穿到六零當團寵 印度1991,從娶富婆開始 隨母改嫁成團寵,重生嫡女虐翻全家 卒聖 來到異世界的我擁有了寶可夢技能 為了三千塊,大明我瘋狂死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