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文人墨客舉辦文會的時候,基本都有劍舞比較的環節。
當然,殺傷力並不被文人看重,看重的是佩劍的瀟灑,看重的是誰舞出來的劍更好看。
對於文人來說,劍不僅僅是武器,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左傳》有雲:“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劍是百兵之君,文人喜歡以君子自居,劍同樣深受他們喜愛。
而且古代對於冷兵器的官職十分嚴格,有資格佩劍的,都是有功名在身的文人、官員等等。
陳及冠以後要是能步入官場,與世家子弟的接觸是避免不了的。
有劍法傍身,也能更好的和他們打交道。
夫子贈予他的《劍術》雖然是殺人術,可一法通萬法通,將劍術基礎打好,日後學習劍舞便不在話下。
他將《劍術》第一頁的內容記在心裡,隨後拿起夫子贈予他的寶劍。
寶劍乃是百煉花紋鋼製作而成,百煉鋼是古代很出名的製鋼工藝。
工匠會將精鐵加熱並且反複折疊捶打,至少達到一百次。
如此一來精鐵裡麵的雜質會被捶打出來,使得鋼材成分分布更均勻,晶粒更細化,打造出來的寶劍會更加鋒利堅韌。
三尺寶劍重四斤六兩,劍身附有血槽,蠟燭照耀下還能看見隱約的花紋,這是花紋鋼所獨有的。
四斤六兩聽著不重,但單手握在手裡,還是感覺沉甸甸的。
簡單揮舞不成問題,但是想要標準做出《劍術》裡麵的基礎動作,對於陳及冠來說還是有些吃力。
他現在畢竟才九歲,哪怕堅持站樁,身體發育很快,力量比同齡人大許多,但現在的氣力也沒超過百斤。
他提起一口氣,努力將寶劍舉起來,平行地麵,往前方刺出,如此往複幾十次,便感覺手臂有些酸痛。
還好自己此前堅持練習《弓術》,手臂肌肉早就鍛煉過了,才能堅持這麼久。
右手使累了,他便換到左手,繼續練習。
轟隆!
雷鳴乍響,好似老天爺在怒吼一般,閃電掠過,照亮房屋裡認真練劍的身影。
嘩啦啦的雨聲突然響起,豆大的雨滴落下,在石板地麵濺起一朵朵水花。
狂風依舊,雨水偏斜,敲在門窗上。
伴隨著雨聲,陳及冠練習的更加認真,瘦削的身軀似乎蘊藏著無限力量。
練習兩刻鐘後,陳及冠氣喘籲籲,將寶劍歸鞘,放在桌上。
坐在長條木凳上,想喝一口水,雙臂卻像是灌了鉛一般拿不起來。
他麵色泛紅,眼裡露出滿意的神色,如此訓練,才能達到效果。
暴雨維持了許久,足足下了一個小時,不知何處的竹林一直傳來劈裡啪啦的聲音,顯然是被吹斷了不少竹子。
烏雲朝西北方向偏移,暴雨隨之轉移,天氣突然變得晴朗起來,白晃晃的大日重新露了出來。
陳及冠打開門窗,看了看時辰,拿出《詩經》,仔細研讀。
而與此同時,張銀寶的仆人也將話本《修仙錄》和書旗送到了寧縣張家......
喜歡阿姐,我中舉了!請大家收藏:()阿姐,我中舉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