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馬當作活馬醫,陳及冠也不管那麼多了,將降暑的中藥一飲而儘,說不定會對自己染了邪氣有幫助。
喝完以後,想了想,將濕漉漉的長袍和裡衣掛在一旁,隨後用披風將自己裹緊。
萬幸自己準備充足,還有一件乾燥的披風可以用。
嘩啦啦的雨聲在夜幕中響起,蠟燭的燈光隨著晚風輕輕搖曳。
陳及冠拍拍自己的滾燙的臉蛋,趁著自己現在還算有精神,連忙看向史書第一道題。
古人對於曆史非常看重,以史為鏡子,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史書題不算難也不算簡單,題目給的提示往往比較晦澀生僻。
考生需要從題目給的提示猜測是哪段曆史,進行分析以後,還要給出自己的啟示。
就比如第一道史書題,題目就隻有四個字:【桐葉封弟】。
相信很多考生看見這四個字就懵了,完全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隻有對曆史相當精通的考生,才知道這是一個曆史上的典故。
陳及冠以前也沒聽過這個典故,因為曆史上的典故實在太多了,可以說數不勝數,幾乎沒人能把這些典故全部記住。
陳及冠是天才,但也沒有超出凡人的界限。
但他雖然不知道這個典故,卻知道哪段曆史中出現了桐葉這個詞,再聯想到桐葉封弟,一段曾經看過的曆史自然而然浮上心頭。
這個典故說的是周成王把削成珪形的桐葉拿來和弟弟開玩笑,說以此為信,封你為王。
這句話恰好被周公聽到,當即上前祝賀,成王卻解釋自己隻是戲言,當不得真。
周公卻說君無戲言,於是周成王將唐地封給了弟弟,這就是桐葉封弟的典故。
陳及冠先用簡略的話將這段曆史寫了出來,隨後想了想,將自己的感悟加上去。
周公一向是人們心中的道德模範,甚至有聖人之稱,陳及冠卻覺得周公這件事做的並不算好。
雖說君無戲言,但人無完人,皇帝也會有犯錯的時候。
他認為凡事帝王的品德,應當論跡不論心,如果應該給予弟弟封地,大可以大大方方用聖旨宣告,而不是以這樣一種玩笑的方式。
陳及冠用委婉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或許有的學子看見他的答案會大吃一驚,因為周公乃是上古先賢,怎會有錯。
可陳及冠相信自己的答案不會惹得考官不喜,因為關於這個典故早就有人討論,許多名家都是如此討論的。
史書題對於陳及冠來說實在不算難,畢竟隻要知道典故對應的曆史,再寫上自己的感悟就行了。
當然,感悟必須要符合封建社會的價值觀,那些什麼人人平等的現代觀念是不可取的。
不然要是主考官看到這些觀點,彆說秀才功名了,怕是會立刻將這份考卷列為禁書,甚至還會革除他的童生功名。
封建社會對於思想的禁錮,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一根蠟燭緩緩燃燒殆儘,陳及冠又點燃一根蠟燭,續上橘黃色的光芒。
趁機敲了敲斜對麵的考生,有幾人的考舍昏暗一片,甚至還能聽到輕微的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