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順高新區的兩千畝地裡,有九百多畝已經賣了,我真不知道,但汪春庭和劉元洲是連襟關係,確實是我透露給昌順方麵的。”
宋思銘對程奎說道。
“所以啊,我說這裡麵有你的功勞。”
程奎笑著說道。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也不知道咱們這回當不當得上漁翁。”
宋思銘感慨著說道。
“儘人事,聽天命。”
“反正該做的都做了,最後是什麼結果,我都能接受。”
程奎說道。
“您都能接受,那我更能接受了。”
宋思銘頓了頓,又說回京海集團,“但京海集團的自營倉儲中心,我覺得,咱們還可以再觀察觀察,沒必要這麼早就放棄。”
“為什麼?”
“你不是說,袁瀚海親口告訴你,自營倉庫中心,要建在丹霞的柔上縣嗎?”
程奎懷疑道。
“袁瀚海第一次跟丹霞談的時候,也覺得就是走個過程,肯定沒問題,可最後還是出了問題。”
“我有預感,即便丹霞市長石宏熙給出承諾了,京海集團在丹霞的投資,也不會那麼順利。”
宋思銘沉吟著說道。
“原因呢?”
程奎問道。
他不認為,宋思銘是一個全憑感覺下結論的人。
“去京城亡羊補牢的隻有丹霞市長石宏熙,沒有常務副市長金寶昌,按道理,誰捅出來的窟窿,應該誰來補才對,但金寶昌從始至終,都沒有拿出一個態度。”
宋思銘分析道。
之前,丹霞方麵,跑到青山,勸說袁瀚海回去的人裡麵,就沒有金寶昌,而這次奔赴京城還沒有金寶昌。
可見,丹霞市長石宏熙,根本搞不定常務副市長金寶昌。
市長和常務副市長在關鍵問題上,達不成一致,這應該是一個非常大的隱患。
“金寶昌……”
程奎對金寶昌的了解,可比宋思銘多得多。
環宇集團董事長蔣有龍還沒進去的時候,金寶昌跑到青山撬行,挖走環宇廣場時,程奎就記住金寶昌了。
後來,也通過不同渠道,打聽了一下金寶昌其人其事。
金寶昌是丹霞市本土派的領軍人物。
在丹霞體製內甚至流傳著一句話,叫流水的書記,市長,鐵打的金副市長,說的就是已經當了十幾年丹霞副市長的金寶昌。
從普通副市長到常委副市長,再到常務副市長,按組織內排名,金寶昌在丹霞市領導班子裡排第五。
書記,市長不說了,前麵還有專職副書記以及紀委書記,可實際上,金寶昌卻一直扮演著三把手的角色。
無論是誰來丹霞當書記,當市長,都得聽聽金寶昌的意見。
因為,有些政策,沒有金寶昌點頭,根本就推行不下去。
如此,也就能很好的解釋,金寶昌為什麼敢於不給市長石宏熙麵子,讓石宏熙自己去亡羊補牢了。
甚至,石宏熙補完了,金寶昌還會非常不爽。
金寶昌可是不同意京海集團的自營倉儲中心和物流轉運中心,建在柔上縣,最後,石宏熙拍板,就建在柔上縣,這不是打金寶昌的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