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鷹一行人按照方應元提供的線索,走訪了那幾個遭遇襲擊的小門派。
結果正如方應元所說,現場確實留有激戰的痕跡。
更關鍵的是,風鷹憑借他敏銳的感知,確實從殘留的妖氣中,捕捉到了一絲與雷豹的氣息極為相似的味道。
這味道帶著野性、狂暴,還有一絲獨屬於雷豹那略帶麻痹感的電光氣息。
一些僥幸從死亡邊緣爬回來的弟子,他們所描述的“凶手”形象,都與雷豹妖身的特征高度吻合。
從表麵上看,所有證據都指向了雷豹,仿佛他就是一個橫衝直撞的破壞者,一路血洗了這幾個小門派。
然而,風鷹的心中卻始終縈繞著一絲疑慮,他發現了一些細微卻至關重要的不對勁之處。
這幾個被摧毀的門派,實力確實微不足道,對於雷豹來說完全都能輕易橫掃。
既然如此,他為何還要特意顯露妖身?
接著,風鷹又想到了第二個關鍵問題——動機。
對於雷豹這樣的妖獸來說,摧毀幾個弱小門派能得到什麼?
法寶?資源?
可現場勘查下來,這些都被摧毀的門派並沒有遭到洗劫的痕跡。
凶手似乎對這些東西完全不感興趣,他的目標隻有一個,那便是殺人。
而且,這種殺戮並非為了獲取什麼,更像是一種純粹的、以屠戮人族為樂的行為。
這種毫無目的、純粹泄憤式的殺戮,確實符合某些極端妖獸的行為,但放在雷豹身上,就非常不協調了。
更讓風鷹覺得詭異的是,凶手在每一次滅門之後,都會留下幾名目擊者。
這令風鷹感到了一絲的不尋常。
這一切,在方應元等人看來,或許很簡單:妖獸作亂,屠戮人族,天經地義。
在他們眼中,雷豹就是一頭凶殘的妖獸,做出這種事再正常不過。
但風鷹不同。
他與雷豹共事多年,深知這個家夥雖然性格火爆、行事有時顯得莽撞,但絕非一個會如此“配合”地留下證據、甚至“樂於”在人族地盤大肆殺戮的蠢貨。
雷豹的莽撞更多是直接和衝動,但背後總有自己的小算盤,他可不會平白無故地給自己惹上這麼大的麻煩。
他行事雖然不拘小節,但絕不會愚蠢到這種地步,仿佛生怕彆人不知道是他乾的。
風鷹越想越覺得不對勁。這根本不像是雷豹的風格。
風鷹心中雖然疑慮重重,但他知道,在這個人妖對立根深蒂固的世界裡,光憑自己的直覺和猜測是遠遠不夠的。
尤其是在方應元等人的眼中,妖族就是異類,是潛在的威脅。
在歸順衝虛觀前,雷豹的“凶名”早已遠播,加上如今現場種種“鐵證”,哪怕風鷹想要為其開脫,也難以說服這些人類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