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漸漸黑暗下來,怒江北岸的大堤上一群破衣爛衫的難民擁擠在一起。
他們好奇的看著江灘上麵開始不斷增多的船隻,想著為什麼白天的時候不渡江,非要天黑後才開始!
當然也沒有人會出口詢問,他們這的人剛剛還吃了一頓人家提供的稠粥與肉罐頭,這是這些來自全部各地的難民這些天以來吃的最香甜的一頓。
“娘!俺們啥時候能過去啊?到了那邊還能不能吃到像下午那樣的好吃的呀!”
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身材瘦小,麵黃肌瘦,他抬起頭,一雙大眼睛裡透露出對食物的渴望,手指還含在嘴巴裡,吧唧吧唧地吮著,仿佛那美味還在舌尖縈繞。
小男孩的母親,背上背著一個同樣瘦弱的小女孩,她聽到兒子的問題,連忙做了個噤聲的手勢。
“噓!”然後溫柔地撫摸著兒子那雜亂、乾枯且稀疏的頭發,輕聲回答道:“有的,過了這條大河,我們就有吃的了。”
然而,這位母親的心中其實也沒有底,她不知道過了河之後是否真的會有食物,但她明白,如果他們繼續這樣流浪下去,一家三口恐怕都難以存活。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又等了大約半個多時辰,終於有人從下麵走上來傳遞消息,讓大家聽從安排,準備渡江。
隻見幾十艘渡船被連接在一起,組成了一座臨時的浮橋。
為了確保安全,浮橋的兩邊還特意安排了士兵維持秩序。
吳二丫一手牽著自己的兒子,背著小女兒,提著僅剩了一床破舊棉被,跟隨著隊伍走在浮橋上麵。
小兒子有些好奇的東張西望,他還是第一次見到渡河不坐船而是走過去的。
而且兩邊的士兵也不像以前遇到的那樣凶神惡煞、難以接近,他們在自己偷看的時候,還會對著小男孩露出一個笑容!
可等這些人一下浮橋,登上江堤之後全部傻了,因為出現他們麵前的人不但有國軍打扮的士兵,還有一群日軍打扮的士兵。
嚇得不少人忍不住想往回跑。
“怎麼是日本鬼子!快跑啊!怎麼有日本人!”
有人失聲的喊出,開始向後逃跑,自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躁動。
“大家安靜!大家安靜!不要害怕!這隻是我們的人假扮的!為了迷惑日本人!不然怎麼帶你們過來!”
一些維持秩序的士兵立刻開始出言安撫,一直勸說了好一會,這才讓這些百姓將信將疑的穩定下來!
直到他們安全無誤的進入了森林,遠離了那些日軍裝扮的人,這才相信了這些士兵的話。
實際上,那些人並非是國軍假扮的日本士兵,而是貨真價實的日軍第四師團的士兵。
他們駐守在此地,並非是為了抵禦遠征軍的進攻,而是另有目的——清點人數。
原來,他們與遠征軍之間達成了一項特殊的共識:隻要安全地放一個華夏人渡江,他們就能收取相應的費用。
這筆費用雖然看似微不足道,但積少成多,對於日軍第四師團來說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然而,這些費用的大部分並非被用於軍事開支,而是被用來與遠征軍進行交易。
如今,第四師團的主要精力已經完全放在了開礦上。
尤其是當他們得知遠征軍願意出高價回收各種礦石時,更是興奮不已。
其中,翡翠礦石尤其受到遠征軍的青睞,價格更是一路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