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兩軍裝甲集群激烈交火的時候,日軍第二戰車師團與兩個步兵師團94、100師團在本間雅晴的帶領下從班湄達瑞越過泰緬邊境進入緬甸!
然後直接沿著邊境線北上,他們的目標就是繞道華聯軍隊的後方,切斷華聯的補給線,進攻他們的後路,讓華聯的軍隊陷入進退維穀的境地!
前線的日軍第四戰車師團與兩個戰車旅團已經陷入了困境!
麵對無論從哪一個方麵需要遠超他們的華聯國防軍裝甲部隊,日軍隻能被迫退守日軍步兵把守的陣地!
“立刻撤退!立刻撤退!第一師團已經完成了防禦準備!”
日軍裝甲軍團指揮官武藤俊三中將立刻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第11戰車旅團負責掩護!立刻發起反牽製性進攻!”
日軍11戰車旅團立刻重新集結了超過80多輛三式、二式坦克向著突入最前方的第二裝甲師發起了反撲!
下午16時19分,第二裝甲師的前沿觀察員的報告通過無線電傳來:“發現日軍集群,數量不少於80輛,正沿3號公路展開!”
施華猛地扳動炮塔操縱杆,華夏一型坦克的液壓係統發出輕微的嗡鳴,75毫米炮緩緩轉向東南方。
他的車組已經在這輛編號“0124灰熊”的坦克裡並肩作戰了三個月,裝填手魏德正將一枚穿甲彈推入炮膛,金屬碰撞聲在密閉的艙室內格外清晰。
“距離800米!”炮手王衛報出數據,瞄準鏡裡的日軍群像一群狂奔的鐵牛,履帶揚起的泥漿水在丘陵間連成一片黃霧。
施華深吸一口氣,按下通話器:“自由射擊,優先解決領頭車!”
第一聲炮響撕裂了丘陵。
“灰熊”號的75毫米炮噴出橘紅色的火舌,穿甲彈在空中劃出一道細微的白線,1.2秒後,領頭那輛二式戰車的炮塔根部迸出一團火花,炮塔像被踢飛的罐頭般歪向一側。
沒等他們歡呼,三輛日軍戰車已經調轉炮口,三式戰車那門75毫米炮彈呼嘯而來,其中一發擦過“灰熊”的側麵裝甲,留下一道刺耳的金屬刮痕,震得車組四人耳膜發疼。
“左側50度,距離1000米!”王衛嘶吼著調整炮口,魏德已經將第二發炮彈填入炮膛。
華夏一型坦克的優勢在中遠距離開始顯現——三式戰車那門75毫米炮在1000米外很難擊穿華一型的80毫米傾斜前裝甲。
主要還是日軍的火炮配備的穿甲彈非常差勁,而且每一輛戰車僅僅配備了8發穿甲彈。
而反觀華夏一型75毫米炮配合鎢芯穿甲彈卻能在1500米外輕鬆撕開日軍戰車的45毫米正麵裝甲。
當第二輛日軍戰車的發動機艙被擊中,燃起滾滾黑煙時,施華看到他的麾下至少六輛華夏一型已經形成了交叉火力網,將衝在最前麵的日軍戰車群攔腰截斷。
當然主戰場上麵的日軍已經開始潰退,施華知道日軍這支反擊部隊,就是為了掩護其他人撤退!
17時03分,戰場徹底陷入混亂,戰車11旅團的日軍裝甲兵展現出驚人的勇猛,儘管他們損失超過四十輛戰車。
剩餘的二式、三式戰車仍像潮水般湧過丘陵,利用地形掩護不斷拉近與華聯國防軍坦克的距離。
一輛編號“0135狼崽”的華夏一型坦克被三輛三式圍攻,側麵裝甲被連續命中兩發炮彈,履帶斷裂的巨響在幾百米外都能聽見,車組乘員剛爬出艙門就被機槍掃倒。
施華指揮“灰熊”號衝進一片窪地,這裡能遮蔽車體下部,隻露出炮塔進行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