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美國之間的秘密和談,就像一顆被深埋在地下的種子,悄無聲息地進行著,外界對此幾乎一無所知。
這種事情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屢見不鮮,畢竟各國之間的利益糾葛錯綜複雜,很多時候都需要通過秘密談判來達成一些不為人知的協議。
與此同時,國民政府也並未中斷與日本的接觸,儘管表麵上雙方處於敵對狀態,但實際上暗地裡的交流從未停止過。
而英國、美國和德國之間的談判同樣在暗中進行,這些大國之間的博弈就像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誰也不知道最終的結果會如何。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如此現實,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恒的利益才是不變的真理。
在利益的驅使下,各國之間的關係變得異常微妙,前一刻還可能是盟友,下一刻就可能反目成仇。
就在這個時候,日軍開始了一係列的軍事調動。他們不斷集結兵力,似乎在醞釀著一場新的大規模行動。
原本進行中的鄂西會戰,因為清邁戰役的爆發而被迫中止,日軍第11軍主力不得不撤回漢口。
然而,日軍的行動並未就此停止,為了防止華聯國防軍越過中越邊境對兩廣地區發動攻擊,日軍在廣西的部隊迅速後撤並集中起來,主要集中在北海和欽州一帶。
這樣一來,日軍在廣西的防線得到了加強,同時也為後續的行動做好了準備。
清邁戰役結束後,日軍第11軍並沒有絲毫耽擱,他們迅速南下,乘坐火車朝著廣西疾馳而去。
顯然,日軍對於兩廣地區有著重要的戰略意圖,而這一係列的軍事調動正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
而在東京核爆之後,日本支那派遣軍司令部感受到了來自國內的巨大壓力。
為了應對這種局麵,他們不得不從各個戰線抽調大量部隊,全力趕往兩廣地區。
這一舉動無疑使得日軍在兩廣的兵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同時也讓局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整個日軍間充斥著一種複仇的狂熱,哪怕不少高級將領知道這一場戰役並不能解決最終問題。
哪怕帝國取得了勝利,最多華聯讓出部分區域,可要真的全部拿下中南半島,僅憑這二十萬帝國陸軍根本不可能。
而且派遣軍司令部,已經定下策略!絕對不可以深入華聯控製的核心區域,他們需要利用中越邊境線上的崇山峻嶺,來牽製支那軍的機械化軍團。
這一場戰役,實際就是一場作秀或者說是一種情緒的宣泄。
九月底集結在桂南軍有著橫山勇的11軍轄第3師團山本三男)、第13師團赤鹿理)、第34師團伴健雄)、第40師團青木成一)、第58師團毛利末廣)、第116師團岩永汪)等。
田中久一部的第二十三軍,從廣東北上配合,下轄第22師團平田正判)、第104師團鈴木貞次)及獨立混成第23旅團。
派遣軍司令部直轄部隊,第27師團竹下義晴)、戰車第3聯隊、獨立工兵部隊等,負責攻堅與交通線保障。
同時汪偽政府的和平救國軍也有近二十個師級編製參加這一次的進攻。
位於廣州的日軍指揮部內,岡村寧次正在召開軍事會議。
“諸位!這一次戰役我們將以掃清支那軍在中越邊境的軍事力量,遏製華聯軍隊向北發展的勢頭!”
“如果可以把握住機會,重創華聯第四集團軍一部,也不是不可能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