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泛起魚肚白,晨曦微弱的光線勉強勾勒出丘陵與叢林的輪廓。
濕冷的霧氣尚未完全散去,如同幽靈般纏繞在那良地區茂密的植被間。這是一天中最寂靜的時刻,但這份寂靜即將被徹底粉碎。
“師長!小鬼子好像發現咱們了!有一個聯隊的鬼子正在就地挖掘防禦工事!”
急促而壓抑的聲音通過無線電傳來,打破了師指揮所內的凝重氣氛。
14裝甲師偵察連連長李大錘的聲音帶著一絲焦灼,卻又保持著職業的克製。他率領的偵察班已經在日軍116師團130旅團133聯隊的前沿潛伏了整整一夜,像獵豹般等待著最佳的出擊時機,也監視著敵人的一舉一動。
師長張正擎站在作戰地圖前,眉頭緊鎖。他身材高大,常年軍旅生涯在他臉上刻下了堅毅的線條。
聽到報告,他猛地一拳砸在鋪滿地圖的桌麵上,震得幾個鉛筆筒跳了起來。
“媽的!還是動靜太大!不等了!”張正擎的聲音斬釘截鐵,“上報集團軍參謀部!我部將於5點30分對盤踞在那良的日軍116師團發起進攻!”
命令迅速下達。
整個14裝甲師,這支在中南半島令日軍聞風喪膽的鋼鐵雄師,如同沉睡的巨人驟然蘇醒。
無線電波在各單位之間急速穿梭,引擎開始轟鳴,炮塔緩緩轉動,士兵們最後檢查著裝備,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混合了柴油、泥土和緊張情緒的獨特氣味。
5點29分。
天空微微發亮,東方的天際線染上了一抹淡淡的橘紅。然而,比日出更早降臨的,是來自地獄的火焰。
“嗖嗖嗖嗖——!”
一陣奇異而恐怖的呼嘯聲劃破黎明的寧靜,仿佛死神撕開了天幕。
最先發動攻擊的是師直屬火力支援營的24門多管火箭炮。
這些被戰士們親切稱為“風暴使者”的武器,此刻正向著拚命挖掘工事的日軍133聯隊傾瀉著毀滅。
從日軍陣地的視角看去,剛剛發白的天空中驟然出現了上百道拖著熾熱尾焰的流星,它們以一種令人窒息的美感劃出弧線,然後帶著死亡的尖嘯垂直落下。
“那是什麼?”一名年輕的日本兵仰著頭,幾乎是癡迷地看著這突如其來的“天象”。
他來自北海道農村,見過最美的不過是冬夜的極光。
“隱蔽!全體隱蔽!!”陣地上的日軍軍官們聲嘶力竭地吼叫起來,他們的聲音因極度恐懼而變調。
這些軍官中有些人聽說過——甚至少數在南方戰場上僥幸領教過——華聯軍隊這種被稱為“管風琴”的恐怖武器。
但絕大多數日軍士兵,包括133聯隊隊長池田大佐,都從未親眼見過火箭炮齊射的場麵。
事發突然,日軍在這片區域尚未構築起堅固的防禦工事。他們原本接到情報稱可能有小股遊擊隊活動,萬萬沒想到會遭遇一支完整裝甲師的突擊。
士兵們驚慌失措地尋找掩體,但簡易的散兵坑和臨時挖掘的戰壕在如此密集的炮火覆蓋下,幾乎如同紙糊。
第一波火箭彈落地。
刹那間,整個133聯隊陣地被一片連續不斷的爆炸火球所吞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