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卿緩緩搖頭,手指輕叩著鋪滿太平洋地圖的橡木桌麵:“現在討論是否停止援助華夏為時過早。”
“我們首要考慮的是如何應對全球戰略格局的巨變,以及如何防止這場災難進一步擴大。”
他抬頭望向窗外,白宮草坪上燦爛的陽光“日本富士山的噴發已經改變了一切,我們需要重新評估整個亞太地區的戰略平衡。”
這場由核爆引發的富士山噴發,如同一場席卷全球的地質與政治雙重海嘯,不僅徹底改變了日本的命運,也重塑了整個世界的格局。
日本政府突然加大了對外移民力度。整個日本中東部區域,特彆是東京周邊三百公裡範圍,因為遮天蔽日的火山灰,已經失去了基本生存條件。
直至華聯日本戰敗後十年,這一地區才開始緩緩恢複,整片區域成了名副其實的鬼域。
戰爭的持續失利,加上富士山的大爆發,日本已經耗儘了最後一口元氣,現在已經沒有任何人看好日本的戰爭前途。
東京附近的農民,跪倒在稻田旁,大片火山灰不但遮蔽了太陽,還讓即將成熟的水稻全部開始枯死。
不少人冒著漫天的火山灰企圖搶收一些稻米,可代價就是倒在稻田邊上,肺部被細小的火山灰顆粒徹底破壞。
到44年初,整個日本國的農業收成下降四成,工業下降三成,人口非正常死亡高達400萬。
這讓這個原本就因為窮兵黷武,以至於人力耗竭的國家,徹底踏入了滅亡的邊緣。
富士山的地質災難遠超預期。日本氣象廳監測數據顯示,這座休眠了318年的火山內部壓力值已達1.6兆帕,相當於16座三峽大壩水壓總和。核爆炸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火山噴發的能量相當於3000萬噸tnt當量,是東京原子彈的2000倍。
熾熱的火山碎屑流以每小時300公裡的速度吞沒了東京都市圈,火山灰雲升到平流層,形成直徑500公裡的塵埃帶。
隨後發生了一件相當耐人尋味的事情:美國全麵停止了在太平洋對日本的進攻,雙方好似有默契一般,各自後退200公裡。
日本主動退出了所羅門群島,美軍兵不血刃地拿下這一戰略要地。
華夏戰場上,侵華日軍全部轉入防禦,並且開始收縮,讓出大片不重要的地區。
武漢往西的區域幾乎全部被放棄,北部灣的丟失,讓日本封鎖華夏海岸線的策略徹底失敗,大片廣東、福建、浙江等沿海不重要區域也被日軍放棄。
美軍也全麵停止了對日本本土通往南洋交通補給線的襲擊。
日本的移民船開始大肆向朝鮮與“滿洲國”運送移民。往南洋的移民就更加多。
短短兩個月有超過400萬日本人離開自己的故鄉前往各地。
這支龐大的移民隊伍中,許多人隻帶著最簡單的行李,臉上帶著迷茫與恐懼的表情。
美國國務院內部報告顯示,這一默契停戰背後是對日本即將崩潰的擔憂。
國務院東亞司司長在備忘錄中寫道:“一個完全崩潰的日本將導致權力真空,這可能比一個虛弱的日本更加危險。
桂南會戰結束,大批第四集團軍的部隊撤回國內,加上移民開始進入一個高峰期,整個華聯的工作中心再一次回到穩定國內,消化安頓移民,在戰爭中建設國家。
新的原子彈製造工廠倒是建立起來,幾乎與之前的工廠遇到的情況一樣,設備、技術都不缺,缺的就是人。
各行各業都缺人,哪怕連最基層的工人都缺。
華夏老百姓幾乎都是務農,去工廠做工的幾乎是百裡挑一,好在南洋有不少熟練的技工,當然大多數全是在馬來亞與爪哇,那裡現在還是小鬼子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