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12月23日的莫斯科,零下二十度的寒風卷著雪粒拍打在克裡姆林宮的窗欞上,卻絲毫吹不散最高統帥部裡的熾熱歡騰。
作戰參謀們圍著巨大的列寧格勒戰區地圖,用紅色鉛筆在諾夫哥羅德的位置重重畫了個圈,旁邊標注的“12月23日,解放”幾個字,在燈光下泛著振奮人心的光。
“沃爾霍夫方麵軍淩晨突破德軍最後一道防線,古城諾夫哥羅德已經完全收複!”
參謀總長華西列夫斯基大將手持戰報,聲音裡帶著壓抑不住的激動。
“目前他們正沿著盧加河構築防線,列寧格勒方麵軍則強渡納爾瓦河,攻入愛沙尼亞境內——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的左翼已經被撕開了八十公裡的缺口!”
斯大林站在地圖前,指尖輕輕敲擊著列寧格勒的位置,眼底的銳利中多了幾分舒展。
從41年9月被圍困至今,這座以列寧命名的城市熬過了九百個日夜的饑餓與炮火,如今終於迎來了戰略轉機。
“告訴前線將士,諾夫哥羅德的勝利,是送給列寧格勒人民最好的新年禮物。”
他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命令列寧格勒方麵軍咬住德軍第16集團軍,不要給他們喘息的機會,爭取在44年1月中旬徹底粉碎北方集團軍群的抵抗!”
朱可夫元帥站在一旁,補充道:
“目前德軍第16集團軍主力被困在盧加河與納爾瓦河之間的三角地帶,補給線已被我軍切斷,士氣低落。”
“隻要我們再加把勁,就能將這支部隊全殲,徹底解除列寧格勒的威脅。”
整個統帥部裡,彌漫著勝利的喜悅。
從斯大林格勒會戰的轉折,到庫爾斯克會戰的大勝,再到第聶伯河會戰打破德軍“東方壁壘”。
蘇聯紅軍用一年的時間,將戰線向西推進了五百多公裡,按照這個勢頭,44年全麵光複國土、將戰火燒進德國本土的計劃,似乎觸手可及。
然而,這份喜悅僅僅持續了十一天。
44年1月14日清晨,列寧格勒前線的天空突然被撕裂——一道刺目的白光穿透了冬日的陰霾,瞬間照亮了零下三十度的雪原。
緊接著,大地開始劇烈震顫,仿佛有一頭遠古巨獸在地下蘇醒,掀起的衝擊波如同海嘯般席卷了整個戰場。
彼時,蘇聯元帥科涅夫正坐在距離前線五十公裡的指揮所裡,與參謀們研究進攻德軍第16集團軍側翼的方案。
桌上的地圖攤開著,紅色箭頭直指德軍的防禦薄弱點,搪瓷杯裡的紅茶還冒著熱氣。
突然,窗外傳來一陣難以形容的強光,科涅夫下意識地抬手遮擋,下一秒,整個指揮所就像驚濤駭浪中的小船。
桌椅劇烈搖晃,牆壁上的地圖被震得脫落,茶杯摔在地上,碎片與茶水濺了一地。
“怎麼回事?是德軍的重炮轟擊嗎?”科涅夫猛地站起身,大聲問道。
可話音剛落,外麵就傳來了士兵的尖叫和爆炸聲,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慌感瞬間攫住了他。
幾分鐘後,通訊兵跌跌撞撞地衝進指揮所,臉色慘白,聲音顫抖:“元、元帥……前線……前線出事了!一股奇怪的熱浪和衝擊波……好多士兵都倒下了,裝備也全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