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眾官員聽到自己將被斬首,家產也要被查抄時,瞬間嚇得哭爹喊娘,現場亂作一團。
緊接著,魏忠賢大手一揮,身後的兵丁立刻上前,將這群官員全部五花大綁起來,推搡著押上了囚車。
魏忠賢臨時決定把他們先遊街示眾,之後在開刀問斬。
就在這時,江寧和袁可立都借口身體不適為由,把接下來的一係列事務一股腦兒全扔給了魏忠賢。
魏公公倒是興高采烈地接下了這差事,仿佛撿了個大便宜。
江寧則匆匆返回錦衣衛鎮撫司衙門,一進辦公房,他就趕緊擦了擦額頭上冒出的冷汗,暗自慶幸。
心想這麼多人,一口氣全都要砍了,也就隻有老魏這種嫉惡如仇的人能乾得出來。
自己向來心慈手軟,實在做不出這種事。
而袁可立身為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自然也不能在這種事裡摻和得太深,免得落下話柄。
就在此刻,突然有人前來稟報:“大人,虎千戶回來了!”
江寧聽聞,猛地想起之前自己派虎大威去請徐光啟的學生陳子龍,讓其幫忙種植紅薯與玉米之事。
他趕忙快步來到大廳。
隻見多日未見的虎大威,渾身透著一股風塵仆仆的氣息,身後還跟著兩名中年男子,看上去約莫三十歲上下。
乍一看,竟像是兩個普普通通的種地老農。
胡大威一見到江寧,趕忙“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恭敬說道:“卑職虎大威,見過大人!”
他身後的兩人也趕忙跟著跪地,齊聲說道:“學生陳子龍,學生宋應星,拜見江大人!”
聽到這話,江寧目光落在其中一名男子身上,忽然開口問道:“你叫宋應星?”
那名皮膚黝黑、長相平凡的男子點了點頭,恭敬回應:“回大人,學生確實叫宋應星。”
江寧一聽居然是個大牛人,心中頓時樂開了花。
緊接著,他又將目光轉向另外一人,問道:“你叫陳子龍,是徐光啟老大人的學生?”
陳子龍點頭,回答道:“回大人的話,學生正是陳子龍,工部尚書徐大人的確是學生的恩師。”
江寧趕忙伸手將三人扶起,又吩咐人端來茶水,滿臉笑意地問道:“大威啊,我不是隻讓你去請陳先生嗎,怎麼把宋先生也一道請來了?”
虎大威憨厚地笑了笑,回答道:“啟稟大人,卑職到陳先生老家時,宋先生正好也在那兒。
他倆當時正討論著什麼,說的內容高深,卑職聽不太明白。
卑職想著大人一向敬重有才之人,就鬥膽把宋先生也一起請來了。”
江寧聽後,滿意地點點頭,笑著說:“這次你可立了大功。
一會兒去找老田,領兩千兩銀子,我再給你放半個月假,好好放鬆放鬆。”
虎大威一聽,喜出望外,連忙謝過江寧。
江寧轉而看向陳子龍,笑著說:“陳先生,本官請您來,是有事想麻煩您。”
陳子龍一臉疑惑,問道:“不知江大人所為何事?”
江寧說道:“本官打算種植紅薯和玉米。
聽聞徐老大人說,陳先生在這方麵是行家,所以想請您來幫襯幫襯。”
陳子龍愈發困惑,說道:“紅薯和玉米,學生在家時經常種植,種子也備有不少。
可大人您位高權重,怎麼突然想種這兩樣作物呢?”
江寧趕忙解釋:“如今大明各地天災頻發,百姓生活愈發艱難。
但紅薯和玉米產量高,還耐旱,對土地要求不高,要是推廣大明,能給吃不飽飯的百姓添份口糧。”
聽到這裡,陳子龍趕忙站起身來,朝著江寧深深作了一揖,一臉激動地開口說道:“沒想到江大人心係天下萬民,學生在這裡替天下萬民謝過江大人了!”
江寧趕忙謙遜地笑著回應:“陳先生,該是本官替天下萬民感謝您才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官對如何種植這兩種農作物一竅不通,所以才懇請您前來相助。
不過您放心,稍後本官就會向天子上奏,為您謀個戶部官職,如此一來,推廣這兩種農作物便會更加順利。”
陳子龍滿臉興奮,說道:“即便沒有官職,此事學生也心甘情願去做!”
隨後,他與江寧簡單交流了幾句,便立刻寫了一封信,派人快馬加鞭前往自己老家去取種子。
江寧也不含糊,當即安排李若璉親自率領錦衣衛一同前往,確保種子順利取回。
這時,一旁的宋應星頓時也來了興致,興奮地說道:“若這兩種農作物能在大明廣泛推廣,天下百姓便多了一份口糧,就再也不用為了一口吃食而賣兒賣女了。”
江寧聽了,略有興趣地開口問道:“宋先生對紅薯與玉米也有所了解?”
這時,陳子龍笑著解釋道:“我與宋應星乃是莫逆之交,我倆興趣愛好相投。
不過宋兄涉獵更為廣泛,且精通技藝。”
江寧一聽,立刻意識到宋應星的重要性,隨即說道:“兩位先生,天子有意開設大明皇家科技院,廣納天下人才,為國家效力,其中不乏能工巧匠。
兩位先生若是有意,本官可向天子上奏,保舉二位進入大明皇家科技院任職。”
聽到這話,宋應星和陳子龍更高興了。他倆雖有功名在身,但多年參加科考卻屢屢落榜,對求取更高功名早就心灰意冷。
如今,江寧的話又重新燃起了他們的希望。隨後,兩人同時開口說道:“學生必為大明鞠躬儘瘁,也定不會忘了江大人的舉薦之恩。”
江寧笑了笑,便讓人將兩人帶下去安排住處。
之後,江寧又吩咐下去,把朱由校賞賜給自己的兩千頃土地,全部交給陳子龍打理。
同時表示,隻要是陳子龍提出的要求,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全力支持他開種植紅薯玉米之事。
隨後,江寧喚來田爾耕,讓他協助自己起草一份奏折。
田爾耕鋪開紙張,研好墨,在江寧的口述下,筆走龍蛇地書寫起來。
奏折裡詳細說明了推廣紅薯與玉米對解決百姓溫飽問題的重大意義,強調在各地頻發天災的當下,這兩種作物耐旱且產量高的特性,能極大緩解糧食危機。
同時,江寧著重舉薦了陳子龍和宋應星。
折子中提到陳子龍在農作物種植方麵經驗豐富,老家時常種植紅薯與玉米,對其習性、培育方法了如指掌,是推廣這兩種作物的不二人選。
而對於宋應星,江寧則稱讚他涉獵廣泛、精通技藝,其才學若能在皇家科技院施展,必定能為大明帶來諸多創新與發展。
寫好後的奏折被仔細封裝,江寧選派了一名親信錦衣衛,快馬加鞭送往皇宮。
親信一路不敢停歇,抵達宮門後,依照流程將奏折呈遞給負責通傳的宦官。
喜歡天啟朝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