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撤兵後,沈陽城的守軍開始休整。
這一仗,明軍雖說乾掉了8000多名女真八旗兵,可沈陽城這邊損失也極為慘重。
八旗大軍接連攻城,沈陽城裡的士兵戰死了5000人。
賀世賢帶著5000士兵出城去衝擊八旗軍,結果折損了4000人,最後隻帶著1000多人撤回了沈陽城。
沈陽城外,還有十幾處軍事堡壘被清兵攻破,又損失了3000多士兵。
沈陽城下,老百姓也遭了殃,將近5000人喪生。
這場戰鬥,實在是太慘烈了。
洪承疇和熊延弼迅速擬好奏折,用最快的驛馬加急送往京師。
同一時間,錦衣衛宇文風也快馬加鞭,將密報送往京城。
遼東傳來的大捷消息,像一陣旋風般席卷京師,整個京城瞬間沉浸在狂喜之中。
此刻,朱由校正在皇宮禦書房內,滿心焦慮地來回踱步,翹首以盼。
一同等待的,還有江寧以及內閣六部的諸位重臣。
當那令人熱血沸騰的捷報終於呈到眼前,眾人臉上瞬間綻放出驚喜的笑容。
朱由校迫不及待地展開軍報,讀完後,興奮得滿臉通紅,高聲說道:“好!打得實在太好了!
這可是自薩爾滸之戰後,我大明將士首次取得的大捷,殲敵8000人,這戰果堪稱輝煌!”
孫承宗也在一旁點頭稱讚:“沒錯,經此一役,我軍軍心士氣必將大振。
隻要我們後續妥善經營,恢複元氣,再尋機反攻,建奴不足為懼!”
江寧頓時長舒了一口氣。
此前,他一直憂心忡忡,生怕沈陽有失。
一旦沈陽淪陷,遼東的明軍便會陷入極為被動的局麵。
戰場局勢此消彼長,往後的形勢隻會愈發艱難。
好在洪承疇沒辜負大家的期望,最終成功守住了沈陽城。
朱由校滿臉笑意,開口說道:“這毛文龍當真是個人才!
瞅準時機,一把大火將後金那幫賊子的糧草與戰馬燒了個乾淨,還把佟養真那狗賊給活捉了,這次立下了大功。
不過,這賀世賢身為沈陽總兵,卻擅自出城迎戰,全然不顧沈陽城的安危。
雖說沈陽最終沒丟,可他這罪責也推脫不掉。
諸位愛卿,都來商議商議,該如何嘉獎毛文龍,又該怎麼懲處賀世賢。”
江寧心中暗自讚歎,這毛文龍當真和曆史記載的一樣,足智多謀。
關鍵時候,一把火就把建奴的糧草輜重燒了個乾淨,直接讓賊軍陣腳大亂,還能在亂軍之中救下賀世賢。
要是把毛文龍安置到皮島,他發揮的作用肯定更大。
念及此處,江寧站起身,拱手行禮,麵帶微笑地說道:“陛下,毛文龍此次立下不世之功。
臣以為,可將毛文龍派駐皮島,設立東江鎮,讓他在後方牽製建奴。
如此一來,定能為遼東戰局增添助力。”
朱由校聽聞此言,陷入了沉思。
開設東江鎮,這意味著朝廷又得撥出大筆軍餉。
當下遼東局勢雖因這場勝仗有所好轉,可遼東將領們雖說立下戰功,卻已隱隱顯露出軍閥的做派。
朱由校身為皇帝,對於軍權的掌控極為看重,自然是絕不允許手下將領擁兵自重,成為尾大不掉的軍閥勢力。
畢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江寧,和他有著兄弟情分。
過了好一會兒,朱由校微微皺眉,緩緩開口道:“愛卿所言,朕也明白。
毛文龍此舉確實有功,派駐皮島牽製建奴,於戰局有利。
隻是這增設軍鎮,耗費軍餉不說,若管控不當,恐生變數。”
江寧一聽,心裡便明白了,自己這位朱兄是擔憂把毛文龍派到皮島後,他會像個土皇帝一樣,徹底脫離朝廷掌控,那可就麻煩大了。
正想著,孫承宗站了出來,恭敬說道:“陛下,老臣覺得江大人的提議十分妥當。
將毛文龍安置在皮島,設立東江鎮駐軍,能極大程度牽製建奴兵力。
如此一來,哪怕建奴大軍來犯,他們也不敢傾巢而出。
從正麵來看,遼陽、沈陽所承受的壓力能得到緩解。
並且,通過這種方式消耗的軍餉其實不會太多。
若陛下顧慮管控問題,可從其他地方抽調兵力前往皮島,再精心挑選將領。
到時候,讓毛文龍直接前去赴任,如此安排,應能確保萬無一失。”
江寧聽了孫承宗這一番話,不禁在心裡感歎,薑果然還是老的辣。
依照孫承宗的辦法,東江鎮組建完成後,直接將毛文龍空降到那裡。
到時士兵和將領都是朝廷安排的,毛文龍要是一心為朝廷效力,那自然萬事大吉。
可他要是有私心雜念,手下的將領和士兵未必會聽他指揮。
江寧對孫承宗的提議深感認同。
朱由校沉思了一會兒,隨後說道:“既然如此,那就依孫師傅所言,在皮島設立東江鎮,任命毛文龍為總兵,撥給他五萬兵馬,命他全力牽製建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江寧趕忙上前一步,啟奏道:“陛下,臣以為可下旨將毛文龍召回京師,同時把佟養真這叛賊押解回來。
待陛下論功行賞之後,讓毛文龍從山東登萊乘船出發,前往皮島駐軍。
此外,可傳旨給山東總兵楊國棟,命他即刻招募五萬士兵,加以整訓後送往皮島駐守。
屆時,朝廷再選派得力將領,前去輔助毛文龍,如此安排,應能萬無一失。”
朱由校聽後,點頭應道:“就依江愛卿所言。”
眼見毛文龍的封賞事宜已定,接下來便輪到商討賀世賢的處置問題。
朱由校眉頭緊皺,歎息一聲,說道:“孫師傅,沈陽城下的5000名百姓,這又該如何是好?
此事一旦言官上奏彈劾,若是處置不當,恐怕又會引發朝堂爭端啊。”
孫承宗上前一步,進諫道:“陛下,賀世賢此次擅自出城迎敵,險些釀成大禍,不過念在他在戰事中也立下了一些功勞,還望陛下從輕發落。”
就在此時,溫體仁站了出來,恭敬地說道:“啟稟陛下,朝廷可在邸報中宣稱,這5000名百姓乃是自願衝擊建奴大軍,皆是以身殉國。
待那時,朝廷再下令予以嘉獎。
如此舉措,或許能夠堵住言官之口。”
朱由校麵露疑惑,問道:“這般做法,當真可行?”
孫承宗沉思了一會兒,緩緩說道:“以目前形勢來看,似乎也唯有此計。
否則,賀世賢恐怕性命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