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由於藩王身為皇室宗親,並不受大明律法的直接管控。
這一特殊情況,使得即便身為內閣次輔且兼任刑部尚書,在民間素有“袁青天”美名的袁可立,麵對朱由校的詢問時,也隻能沉默不語。
畢竟這個話題實在太過敏感,稍有不慎,便可能觸及皇家忌諱,引發諸多複雜的問題。
處理藩王事務,不僅要考慮國法,更要顧及皇家顏麵與朝廷內部的穩定平衡,這讓袁可立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朱由校也陷入了兩難的困境。
身為大明天子,他絕不能對通敵賣國之事坐視不管,可藩王涉案又讓他難以抉擇。
此時,站在禦書房的江寧陷入了沉思。
藩王群體一直是大明沉重的負擔,他原本計劃先改善朝廷現狀,待錢糧充足、邊疆穩定後,再以溫和手段解決藩王問題。
可沒想到,如今藩王竟卷入通敵叛國大案,當下形勢已不容坐視,必須采取有效措施。
思索片刻,江寧心中有了主意,隨即拱手說道:“陛下,臣有一計。”
朱由校原本黯淡的雙眼瞬間明亮起來,急切道:“江愛卿,快給朕說說,這藩王問題該如何處理?”
江寧開口稟奏:“啟稟陛下,藩王問題積弊已久,非一日之寒,其中緣由臣就不一一贅述了。
如今,據吏部統計,大明宗室已有二十萬人,還有不少未登記在冊的。
朝廷國庫空虛,根本拿不出足夠錢糧供養宗室,這才致使他們肆意妄為,且地方官府又無權管束。
所以,臣建議陛下重開宗人府,直接掌管宗室事務,對違法宗室予以嚴懲。
同時,設法改善宗室現狀。
臣記得,神宗皇帝在位時,曾下旨,宗室若放棄皇族身份,可以平民身份參加科舉,這不失為一條出路。
除科舉外,投身軍伍、在家務農、外出經商,皆可嘗試。”
這時,一旁的袁可立開口提醒道:“江大人,您這提議確實有可行之處,不過仍存在兩個難題。
其一,《皇明祖訓》規定宗室子弟不得為官經商,且朝廷需對宗室予以厚待,可如今朝廷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糧。
倘若禦史言官以《皇明祖訓》為由進諫阻攔,該如何應對?
其二,宗室中有不少子弟長期違法亂紀、遊手好閒。
即便陛下開恩,準許他們通過科舉入仕、投身軍務、學習經商或是在家務農,他們若不願意,又該如何是好?”
這時,朱由校趕忙說道:“袁愛卿,《皇明祖訓》的問題,你們替朕想想辦法。
至於宗室子弟違法亂紀,一旦查實,必須嚴懲不貸,全部送往鳳陽高牆圈禁。
若讓他們經商、為官、投身軍務、種地,他們若不願意,那朝廷便不再管他們,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要是敢違反法令,直接送往鳳陽高牆,讓他們在那兒養老,朝廷還真不差他們那口飯吃。”
江寧微微頷首,思索片刻後回應道:“陛下,關於《皇明祖訓》,臣以為可由內閣牽頭,聯合禮部、翰林院等部門,對祖訓進行重新闡釋。
如今大明局勢與太祖皇帝立國之時已大不相同。
祖宗留下祖訓本意是護佑大明江山,如今宗室耗費錢糧甚巨,已然成為朝廷負擔。若不革新,恐危及社稷。
可向天下宣告,此番對宗室政策的調整,正是遵循祖訓中順應時勢、穩固國本之意。
如此一來,既不違背祖訓初衷,又能化解當下困境,禦史言官也難以再拿祖訓做文章。”
“至於那些不願改變、依舊違法亂紀的宗室子弟,陛下聖斷英明。
不過,在執行過程中,可先將願意改變、積極響應朝廷政策的宗室子弟區分出來,給予他們一定的扶持與引導。
例如,對參加科舉的宗室子弟,可入國子監讀書,提供學習資源;對投身軍務的,安排到京營軍中曆練;對經商務農的,在賦稅上予以優惠。
如此一來,樹立正麵榜樣,也能激勵更多宗室子弟做出改變。
同時,對於那些冥頑不靈、屢教不改的,再嚴格按照陛下旨意,送往鳳陽高牆圈禁,以儆效尤。”
朱由校聽完,點頭稱讚道:“江愛卿言之有理。
如此一來,既能解決宗室弊病,又能讓宗室安分守己。
倘若其中真有治國安邦的人才,朕絕不吝惜高官厚祿予以賞賜。”
袁可立也在一旁附和:“陛下聖明,江大人此計甚妙。
如此不僅能應對當下藩王涉案之危局,從長遠看,也能為宗室找到新的出路,緩解朝廷財政壓力,實乃一舉多得。”
這時,江寧趕忙開口說道:“陛下,太祖年間,初代秦王擔任宗人府大宗政,初代晉王擔任左宗正,成祖擔任右宗正,初代周王擔任左宗人,初代楚王擔任右宗人。
如今,諸多藩王分封外地,眼下隻有信王在京。
所以臣建議,由陛下親自擔任大宗政,信王擔任左宗正。
至於其他職位,可到時根據實際情況,挑選有才能且品行端正的藩王擔任,一同管理宗人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如此安排,既能彰顯陛下對宗室事務的重視,又能借信王及其他藩王之力,將宗人府管理妥當,更好地規範宗室行為。”
朱由校聞聽此言,點了點頭,說道:“如此甚好。
不過,此事也得等處理完此次通敵賣國大案之後才能實行。”
江寧點頭應道:“陛下所言極是。
陛下不妨選派欽差,再派信王殿下前往山西,著重調查晉王府和代王府涉案人員。
信王殿下素有賢名,做事沉穩,定能將此事辦得妥妥當當,不負陛下所托。
這時,朱由校麵帶憂慮之色,說道:“江愛卿,如今信王才12歲,會不會年齡太小,震懾不住晉王府和代王府?”
江寧笑著寬慰道:“陛下多慮了,信王身為陛下親兄弟,又有朝廷選派的欽差隨行,想來晉王府和代王府也不敢輕舉妄動。”
朱由校聞聽此言,點了點頭,開口問道:“江愛卿,那對於欽差人選,你有何建議?”
這時江寧思索了一番,說道:“如今,成國公朱純臣、陽武侯薛濂、錢兼益、駱養性等人的供狀都已完備,情況我們都清楚了。
按照袁閣老的提議,可兵分兩路,一路前往山西,一路前往江南。
前往江南的欽差人選,臣推舉禮部右侍郎官應震。
再由天津總兵何可綱調集兩萬人馬,從天津一路乘船出發,前往江南查辦相關涉案人員。
至於前往山西的人選,臣建議由袁閣老與東廠魏公公一同前往,共同輔佐信王殿下查辦晉王府、代王府涉案相關人員。
如今,京營仍有兩萬人馬,可全部派往山西,錦衣衛也派出5000人馬,共計兩萬五千人馬一同前往山西查辦此案。
這時,朱由校開口問道:“江愛卿,那你不打算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