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三千營和神機營算是安排妥當了。
神機營編製設定為三萬人,全員裝備火器。
三千營同樣編製三萬人,清一色騎兵。
另外,考慮到五軍營也需要編製兩萬騎兵,所以暫時讓這兩萬騎兵與騎兵營一起接受訓練。
如此算來,京營總共17萬人,減去已安排的,還剩下九萬人馬,這九萬人便統一劃歸五軍營。
這時,江寧轉頭看向曹文詔,笑著說道:“曹將軍,五軍營這差事就交給你了。”
曹文詔聞言,趕忙說道:“多謝江大人厚愛,隻是末將此前從未一次性統領過如此多的人,實在擔心力有不及呀!”
江寧聞言微微一愣,眉頭不自覺地皺了起來。
他心裡清楚,曹文昭這話並非謙虛。
曹文昭在遼東擔任參將時,最多也就統領幾千人馬。
如今要將近十萬人馬的五軍營交給他,對曹文昭而言,確實是個巨大的挑戰。
可當下最為尷尬的是,自己手頭實在沒有可用的老將了。
身旁的定遠侯鄧文明雖說絕對是鐵杆保皇派,但畢竟身為勳貴,多年未曾統兵,江寧實在不敢冒這個險。
至於孫傳庭、盧象升,此時他們還未成長起來,江寧也不願拔苗助長,畢竟真正的名將都是在戰場上一步步曆練出來的。
那種天生就能統帥千軍萬馬的絕世名將,江寧想都不敢想,畢竟這樣的人物,多少年才出一個啊。
眼見江寧眉頭緊皺,這時一旁的定遠侯鄧文明趕忙開口說道:“江大人,本侯有個建議。”
江寧原以為鄧文明要毛遂自薦,趕忙開口說道:“侯爺,您一心忠君報國,這點本官心裡清楚。隻是這近十萬大軍,若不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實在難以掌控。”
聽到江寧這話,鄧文明哈哈笑了起來,說道:“江大人,本侯並非要舉薦自己。
自家事自家知,本侯有幾斤幾兩還是清楚的,又怎會貿然毛遂自薦呢?
本侯要舉薦的是前任山海關總兵陳策,陳總兵。
如今陳總兵正在京城養病,本侯前幾日還特意去探望過,他病情恢複得差不多了。
陳總兵戎馬多年,文武雙全,是難得的沙場老將,統兵練兵經驗極為豐富。
不如就讓陳總兵統帥五軍營,再讓曹將軍擔任副手,不知江大人意下如何?”
聽聞此言,江寧陷入了對鄧文明提議的思索之中。
陳策這位老將,江寧確實有所耳聞,此前聽趙率教提起過。
他可是當年參與過萬曆三大征的名將,戎馬一生。
江寧記得,在原本的曆史軌跡中,天啟元年,韃子攻陷遼陽、沈陽後,陳策老將軍從山海關領兵出征,最終壯烈殉國。
好在因自己的出現,曆史的軌跡稍有偏離,如今沈陽和遼陽並未淪陷,反而明軍還打了一場勝仗。
這位陳總兵也隻是有病在身,此時正在京城調養。
眼下要訓練新兵,啟用這樣經驗豐富的沙場老將,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江寧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就由陳總兵擔任五軍營主將,曹將軍為副將。”
一旁的曹文詔見江寧同意讓陳策擔任五軍營主將,心中頓時如釋重負。
倒不是曹文詔不願擔任五軍營主將,畢竟作為一名沙場名將,他對自身能力有著清醒的認知。
統帥近十萬人馬,若不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一般人著實難以勝任,更何況還要將這些人練成精銳之師。
如今恰好有陳策這樣的老將出任五軍營主將,自己擔任副將,正好可以在其身邊悉心學習。
眼見五軍營主將和人馬都定下來了,江寧也鬆了口氣。
接下來的事,交給專業人士去辦就好,畢竟術業有專攻。
隨後,江寧便安排曹文詔趕快聯係那兩位在京的秦商。
之後,江寧跟著鄧文明前往新建的五軍都督府進行視察。
來到基本快要完工的新建五軍都督府,江寧不禁感慨,鄧文明負責建造工程,絕對是把好手。
眼前這新建的五軍都督府,才配得上大明軍事最高機構的規格。
再瞧瞧之前的五軍都督府,都快成老年活動中心了。
隨後,江寧領著李若璉與鄧文明一同踏入五軍都督府,興致勃勃地參觀起來。
這新建的都督府,整體規模與先前的五軍都督府相比,並無太大差異,卻完美契合了江寧提出的具體要求。
這時,鄧文明麵帶笑容,開口問道:“江大人,不知您對眼下這都督府還滿意嗎?”
江寧笑著豎起大拇指,稱讚道:“侯爺有心了,此事辦得相當漂亮!”
鄧文明聽聞,緊接著趕忙追問道:“江大人,那不知接下來您對五軍都督府有何規劃呢?
實不相瞞,本侯早就把江大人您當作自己人了,您就彆在本侯這兒藏著掖著啦,痛痛快快給本侯交個底吧。
本侯可不相信,江大人您費了這麼大的勁兒,把原先的五軍都督府改成五軍養老院,又非要重新建這麼一座五軍都督府,僅僅隻是為了有個辦公的衙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聽著鄧文明的話,江寧心裡明白,今天要是不爆點猛料,怕是沒法過關了。
於是他回頭示意李若璉,李若璉心領神會,立刻帶領十幾名錦衣衛,將在場的所有人都帶出了院子,而後親自守在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