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五一快樂,今日加更一章??】
皇帝這種反常舉動,令滿朝文武大臣一時間都摸不著頭腦。
保皇黨官員對此倒沒多言,他們想著三大殿工程總有完工之日,如今皇上興致正高,又不斷增派人手,工程隻會提前竣工,到時皇上自會將心思收回。
然而,東林黨官員卻借此不斷以奏折上書的方式批評朱由校。
與此同時,京城中再度傳出諸如“木匠天子荒廢朝政”之類的流言蜚語。
但奇怪的是,《天啟時報》對此並未發表任何聲明。
就在數日後,江寧的奏折送達京師。
朱由校第一時間得知消息,隨後在禦書房召集內閣與八部官員,針對江寧奏折上的提議展開討論。
對於是否出兵援助林丹汗這一問題,所有大臣一致采納江寧的提議,即可以給予口頭聲援與精神支持,但出兵是絕無可能的,一個兵都不會派去。
而對於出兵襲擊卜失兔部、趁機收複河套地區這一建議,一眾大臣表現出了濃厚興趣。
畢竟河套地區的丟失,長久以來一直是大明朝的一塊心病。
沒了河套地區,朝廷在軍事上諸多受限,無法大規模對外用兵,就連在遼東也隻能轉攻為守。
此前遼東局勢危急,必須依靠林丹汗這個盟友,所以不能對河套地區的卜失兔部動手。
但如今形勢已然改變,也就無需再顧忌林丹汗的想法。
隻見朱由校神情激動地說道:“若能集結宣府、大同的兵馬,趁機收複河套地區,此事大有可為!
此戰,就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訴世人與敵人,從此以後,攻守異形了,寇可往,我亦可往!”
在場一眾大臣聽聞,無不神情激昂。
就連戶部尚書郭允厚也趕忙站出來,表示自己要親自隨大軍出關,跟著去洗劫卜失兔部。
朱由校一聽,頓時一陣頭疼,說什麼也不同意郭允厚前往山西。
畢竟眾人都知道,郭允厚極為貪財,此前跟著江寧、老魏去了一趟山西,給戶部國庫撈了個盆滿缽滿。
抄家抄得那叫一個過癮,一直心心念念著能去關外蒙古人的地盤上再大撈一筆。
但此次情況特殊,絕不能讓郭允厚跟著去,畢竟他視財如命的性格,萬一因財誤事,導致戰事失利,那可就不妙了。
郭允厚對此痛心疾首,不斷表示抗議,但朱由校根本不予理會。過了些時日,郭允厚也隻能無奈作罷。
緊接著,朱由校向沈有容傳達旨意,命他以五軍都督府的名義,給宣府、大同下發調兵文書。
此次由英國公張維賢統兵,宣府總兵黑雲龍、大同總兵楊肇基為副將,發兵六萬,出關收複河套地區。
之後,朱由校又拿出朱由檢的奏折,與大臣們開始討論如何處置蜀王通敵賣國一事。
在場眾人紛紛表示支持朱由檢的提議,把蜀王朱至澍廢為庶人,押回京師受審。
朱由校順勢順水推舟,下發旨意,將蜀王朱至澍廢為庶人,帶回京師受審。
至於蜀王府下轄的宗室,則交由信王朱由檢自行處置。
隨後,朱由校再度投身於三大殿的修複工程。
…………
與此同時,在京城一處府邸的密室之內,聚集了不少人,眾人正低聲密謀商議著什麼。
隻見其中一位老者捋著胡須,哈哈大笑著說道:“如今當真是天賜良機!
江寧和魏忠賢兩個禍害遠在四川,英國公和薛國觀在山西,陳策帶兵巡視九邊。
如今京城中,孫承宗和袁可立手中無兵權,五軍都督府隻剩沈有容和定遠侯鄧文明,而京營十幾萬兵馬,如今也僅剩下五萬,領兵之人又是滿桂那個莽夫。
如今,咱們諸事都已安排妥當,隻等時機一到,大明朝便能改天換地。
到那時,大局已定,就算江寧回來,咱們也可設法將他與魏忠賢一同誅殺。
至於信王殿下,他要是想老老實實當他的親王,那自然再好不過。
若是他不安分,那就讓他去陪他的皇兄好了。”
隨後眾人哄堂大笑,“到那時,這大明朝便就是咱們東林的天下了!”
…………
一時間,京城的局勢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平靜氛圍之中。此時,身處四川成都的江寧,每日依舊在忙碌地簽發、回複著各地送來的公文,忙得不可開交。
而老魏和朱由檢在清查整個四川官場的行動中,乾得可謂是如火如荼。
到後來,逐漸形成了朱由檢負責抓人,老魏負責行刑殺人的局麵,原因是巡撫衙門的牢房早已關不下眾多犯人。
每天,都有大批貪官汙吏、不法商人以及罪行累累的鄉紳土豪,在巡撫衙門之外被公開處決。
那場麵,當真是殺得血流成河,令眾人膽戰心驚。
然而,百姓們卻對此紛紛拍手稱快。
朱由檢的能力,再一次得到了江寧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