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眾土司首領的離去,成都府再度回歸往日的平靜。
前來宣讀聖旨的方孝忠也向江寧辭行。
江寧簡單對方孝忠叮囑幾句後,便命人將奢崇明及其親信統統裝入囚車,交由方孝忠押解回京。
就連那四隻大熊貓,江寧也起打包讓方孝忠帶走。
隨後,方孝忠率領著囚車隊伍,在錦衣衛的護衛下踏上返回京城的路途。
與此同時,江寧開始調兵遣將。
他任命秦良玉為統帥,曹文詔、趙率教為先鋒,統兵五萬前往貴陽圍剿安邦彥。
同時,江寧下達了“圍而不剿”的軍令。
秦良玉心裡明白,江寧這是打算借安邦彥之手,將貴州境內有反意的土司全部聚集起來,順便清理貴州境內魚肉百姓的官紳。
領命之後,秦良玉便帶領曹文詔、趙率教等人點齊兵馬,浩浩蕩蕩地朝著貴州進發。
江寧身為四省總督,卻並沒有隨大軍前往貴州。
倒不是他不想去,而是如今朝廷局勢猶如山雨欲來,為保萬無一失,江寧目前隻能坐鎮成都。
一旦朝廷真的突發大事,他便能儘快返回京城,以防不測。
至於老魏和朱由檢,江寧安排他們跟隨大軍一同前往貴州,暗中徹查整個貴州官場,搜集貪官汙吏的罪證。
就在同一時期,大明京城內,天啟二年的文武科舉落下帷幕,轉眼間到了放榜之日。
在孫如遊和孫慎行的授意下,一眾東林學子齊聚貢院門口,就等著放榜。
他們心裡打著如意算盤,一旦榜單上沒有東林學子的名字,便趁機鬨事,指責朝廷科舉不公。
畢竟,當下大明朝堂之上,從皇帝到內閣、八部,再到五軍都督府,都排斥東林出身的官員和學子,這早已是人儘皆知的事。
然而,放榜之後,一眾原本準備鬨事的東林學子徹底傻眼了。
隻見榜單之上,東林學子居然全部上榜,足足有好幾百人。
這突如其來的情況,讓眾人一時之間摸不著頭腦,最後無奈之下,隻好各自散去。
此時,在孫慎行府上,一眾東林黨官員齊聚一堂,聽著手下人的彙報。
孫慎行和孫如遊二人滿臉的不敢置信,實在沒想到孫承宗、溫體仁、官應震三人竟將東林學子儘數錄取。
片刻之後,孫慎行撫著胡須,笑著說道:“看來皇上這是打算服軟了,知道咱們東林士子不可欺。”
孫如遊則麵露沉思之色,不過也沒再多說什麼。
這時,剛從禦書房出來的溫體仁和官應震二人朝著午門之外走去。
溫體仁一臉凝重地開口說道:“官老大人,咱們此次將這些東林學子儘數錄取,是不是過於冒險了?
一旦這些人入朝為官,東林黨勢力勢必大漲,要是他們再次把持朝政,該如何是好?”
官應震聞言,微微一笑,說道:“溫大人不必如此擔憂。
孫閣老先前向老夫透露過,這些東林學子有大用。
雖說要給他們安排官職,但京城之中官職眾多,不一定要讓他們都在朝堂之上任職。”
聽到這話,溫體仁微微一愣,隨即像是突然明白了什麼,猛然一驚,開口說道:“該不會是給江大人和魏公公準備的吧?”
官應震聽到溫體仁的話,點了點頭,說道:“不錯。
畢竟江大人愛惜人才,魏公公更是對待讀書人禮遇有加。”
聽到官應震的話,溫體仁心中暗自感歎,薑還是老的辣,自己在孫承宗和官應震這兩位老前輩麵前,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同時,他心裡也清楚,江大人與東林黨人勢同水火,可以說是生死仇敵。
一旦這些東林學子被安排到京營之中,等待他們的下場,可想而知。
至於東廠的魏公公……想到這裡,溫體仁隻感覺渾身打了個冷顫。
………
與此同時,英國公張維賢接到聖旨,會同大同總兵楊兆基、宣府總兵黑雲龍領兵六萬出關,收複河套地區。
張維賢雖是當朝國功勳貴之後,然而卻並無統兵經驗,於是他乾脆徹底放權,將行軍打仗之事全權交給楊兆基和黑雲龍,自己負責後勤。
楊兆基和黑雲龍二人經過商議,決定對河套地區的敵軍發動突襲。
這一行動讓原本正關注著林丹汗與努爾哈赤大戰的卜失兔大驚失色。
他趕忙調集部落兵馬,企圖抵禦明朝大軍。
但由於明軍行動太過突然,且此次明朝官兵裝備了大量火器和火炮,卜失兔倉促集結起來的五萬兵馬,一時間竟難以抵擋明軍的攻勢。
雙方在河套地區陷入了膠著狀態。
正在與努爾哈赤酣戰的林丹汗聽聞此消息,同樣大驚失色。
他萬萬沒想到,在這緊要關頭,明朝竟會在背後給自己來這麼一招,這讓他又驚又怒,卻又無可奈何。
卜失兔雖對他陽奉陰違,但名義上終歸還是他的部屬。
於是,林丹汗便打算分兵援助卜失兔。
然而,卻被他手下一眾將領勸住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如今與遼東努爾哈赤的大戰正處於關鍵時刻,他們認為不妨就讓卜失兔與明朝官兵兩敗俱傷。
等擊敗了遼東的努爾哈赤,再騰出手來,徹底將河套地區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林丹汗沉思之後,覺得此言有理,最終同意了這一建議。
畢竟,林丹汗一直立誌統一蒙古各部,奈何蒙古各部長期各自為政,許多部落對他隻是名義上的歸附,其中尤以右翼蒙古諸部與卜失兔部表現得最為明顯。
當下,他決定速戰速決擊敗努爾哈赤,再回過頭來處理內部矛盾。
但事與願違,由於林丹汗戰略上的失誤,導致前線潰敗如山倒。
五萬大軍被努爾哈赤打得落花流水,一路丟盔棄甲。
努爾哈赤更是趁機吞並了科爾沁部、敖漢部、奈曼部等諸多部落,實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這讓林丹汗勃然大怒。
畢竟,此時的林丹汗號稱擁兵四十萬,雖說這數字有些水分,但二十萬兵馬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