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京城表麵上一片平靜,朝廷各部衙門如往常一樣正常運轉,然而平靜的背後卻是暗流湧動。
朱由校仍舊一門心思撲在修複三大殿的工程上,如今三大殿已修複過半。
就在這一天,錦衣衛指揮使田爾耕匆匆趕往皇宮求見朱由校。
朱由校在禦書房召見了他,開口問道:“田愛卿,何事如此急切地要見朕?”
田爾耕臉色十分難看,說道:“啟稟陛下,微臣剛收到消息,江南等地近日忽然流傳出一則謠言,因此特來向陛下稟報。”
朱由校聞言,略感好奇,說道:“什麼謠言,值得你如此大驚小怪?”
田爾耕趕忙說道:“近日,江南等地突然冒出許多謠言,紛紛直指陛下的出身。”
朱由校臉上露出疑惑之色,問道:“朕的出身怎麼了?”
田爾耕結結巴巴地回答:“這些謠言聲稱陛下與光宗皇帝並非神宗皇帝的子嗣,而是宮中宦官偷梁換柱得來的,如今這謠言正四處傳播。
微臣已命人加緊追查謠言源頭,可查到的都是些收了銀子,四處傳播謠言的青皮混混,沒有什麼有用線索。”
聽到田爾耕的話,朱由校麵色平靜地點點頭,說道:“朕知道了。
要是沒彆的事,田愛卿就退下吧。”
田爾耕聞言,剛想開口說些什麼,隻見朱由校淡淡一笑,問道:“江愛卿從四川可有消息送來?”
田爾耕搖了搖頭。
朱由校擺擺手,田爾耕立馬恭敬地行了一禮,緩緩退出大殿。
來到殿外,田爾耕一臉為難地對方正化說道:“方公公,如今江南這謠言越傳越凶,咱們難道就不管嗎?
要不要安排人在《天啟時報》上進行辟謠?”
方正化微微一笑,說道:“田大人呐,皇上都不著急,你著什麼急?
把心放到肚子裡。
咱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穩住京城,至於其他地方,不必太過在意。”
田爾耕聞言,點了點頭,隨後行了一禮,便匆匆離開了皇宮。
送走田爾耕之後,方正化轉身回到大殿之內,來到朱由校身旁。
朱由校嘴角泛起一絲冷笑,開口道:“這些人終於按捺不住,準備動手了嗎?
方大伴,如今朝廷最近可有什麼動靜?”
方正化聞言,開口說道:“近日,不少官員紛紛上奏,希望派滿桂將軍領兵前往山西巡視,以防林丹汗率兵進犯。
內閣與五軍都督府則是反對滿貴將軍前往山西。”
朱由校聞言,沉思片刻後,笑著說:“這道聖旨,朕準了。
稍後便讓司禮監下旨,令滿桂率領京營剩餘人馬前往山西境內巡視。”
方正化點頭稱是。
方正化又說道:“就在今日,定遠侯遞了折子,說最近京城許多勳貴希望能增加人手修複三大殿,紛紛找上了他的門路。”
朱由校聞言,微微一笑,道:“好啊,這些奸臣自己都跳出來了。
不知都有哪些人?”
方正化趕忙回道:“有鎮遠侯顧肇跡、定西侯蔣維恭、撫寧侯朱國弼、安鄉伯張光燦,遂安伯陳長衡,興安伯徐治安等人。”
朱由校聽完,頓時臉色鐵青,冷笑連連,說道:“沒想到這麼多奸臣都自己跳出來了。
既然如此,稍後,你去給定遠侯傳個話,就說這事準了。
朕倒要看看,他們究竟能玩出什麼花樣。”
說完,朱由校走到窗邊,望著有些陰沉的天色,說道:“江兄,以前都是你在朝堂之上幫朕製衡群臣,這次也該朕給你露一手了。”
站在一旁的方正化滿臉笑意,說道:“如今江大人領兵在西南平叛,朝堂上的擔子不輕。
陛下坐鎮京城,總攬朝綱,君主內,臣主外,可謂內外聯手,那些魑魅魍魎自然無所遁形。”
朱由校笑著說:“家事國事天下事,朕也不是全能,還是要各司其職。
但他們端著大明的飯碗,卻想著砸大明的鍋,朕豈能留著他們了。”
說完,轉頭對方正化說道:“稍後把老神仙請到宮裡,朕近日對《道德經》有所感悟,想與老神仙探討一番。”
方正化趕忙領命。
隻見朱由校又開口說道:“朕總算明白江兄為何平日裡行事不按常理出牌,多了一份隨性灑脫,這便是道家的治國精義。
沒想到,江兄竟全領會了。
看來朕也得多研讀《道德經》。”
方正化趕忙說道:“江大人肩上擔著大明兩京一十三省,陛下心中裝著的是九州萬方。”
朱由校緩緩說道:“《道德經》第五十八章有雲:‘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人之迷,其日固久。’百姓迷惑,朕亦迷惑啊。
朕將手中權力分給他們,讓他們輔佐朕治理天下,可他們隻知謀取私利,全然不顧天下百姓民生,朕留他們不得了。”
方正化聞言,趕忙笑著拍馬屁:“陛下言之有理。
老奴雖愚昧,但也常聽魏公公說,吃皇上的飯,就得有顆忠於皇上的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