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坐在龍椅上,看著在場眾人的神情,心裡暗自思量。
江兄與自己心連心,自己可不能跟江兄玩腦筋。
封爵之事,若是封低了,豈不是江寧拿自己當兄弟,自己拿江寧當牛馬?
可要是封得太高,也不合適,畢竟自己和江寧往後的路還長著呢!
要是太早就給封到頂了,萬一江寧沒了上進心,直接開始擺爛,混吃等死,那遭罪的可就是他這個當皇帝的了。
自己心裡裝著九州萬方,大明兩京一十三省還得江寧來擔著。
伯爵之位,確實有些拿不出手,公爵又顯得太早,侯爵似乎剛剛好。
誰知,就在這時,袁可立和孫承宗二人對視一眼,同時起身,開口說道:“陛下,老臣以為江大人雖立下大功,但這功勞並非江大人一人之功,還有其他將領與三軍將士。
封侯爵之位,有些太高了,可封為伯爵,允其世襲罔替。”
聽到二人這話,朱由校一愣,在場其他人也都麵露詫異之色。
要知道,江寧如今可是他們兩位閣老的孫女婿,其他人不吭聲也就罷了,這兩人竟還把江寧的爵位往低了說。
但孫承宗和袁可立可是官場老油條,他們深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
江寧不能進步得太快,否則對皇上和江寧自身都非好事。
畢竟江寧如今與他們沾親帶故,他們也不希望江寧遭人嫉妒。
倒不是擔心皇帝對江寧有什麼不好的想法,而是大明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
江寧無疑是帶領著他們這群人,在皇帝的支持下,挑戰整個舊的格局和勢力,此時出風頭當大爺,他們更希望江寧先苟著,多當幾年孫子。
與天下為敵,其中風險,孫承宗和袁可立這兩個老江湖心裡門兒清。
朱由校看著兩人的表情,明白他們心中所想。
可真要給江寧封個伯爵,確實有些寒酸,拿不出手。
沉思片刻後,他說道:“江愛卿立下如此不世之功,若是隻封個世襲伯爵,豈不讓天下人覺得朝廷太過吝嗇?
朕意已決,封侯爵,世襲罔替!
同時,江愛卿呈上的軍報中,五軍都督府後軍左都督秦良玉同樣功勳卓著,朕一並封秦良玉為侯爵。
還有五軍都督府的左軍左都督陳策、右軍左都督沈有容,這兩位老將為大明鞠躬儘瘁,戎馬一生,也一並封為侯爵。
至於隨大軍出征的曹文詔、趙率教二人,可封為伯爵。”
在場眾人聽聞皇帝一下子要封這麼多人爵位,都愣住了。
自大明開國以來,還從未有過一次性封這麼多爵位的先例。
但轉念一想,如今大明的勳貴,先是成國公朱純臣和陽武侯薛濂被殺,緊接著趙南星、葉向高圖謀造反之時,又有一大批勳貴被清理。
如今的勳貴,也就隻剩英國公張維賢、定遠侯鄧文明這二位挑大梁了。
皇上一次性封這麼多爵位,一方麵是有意嘉獎有功之士,另一方麵也是想增加勳貴在朝堂的分量,以達到文武平衡。
孫承宗、袁可立二人見狀,也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眼見眾人都同意,朱由校鬆了口氣。
畢竟如今京城之中的勳貴,公爵僅剩下英國公張維賢支撐局麵,成國公朱純臣被誅滅滿門,好像還有一位國公也不知去向了。
至於侯爵,也就定遠侯鄧文明能擔些重任,剩下的幾個大多在家養老混日子。
自己確實該提拔一批新勳貴,以實現文武平衡。
隨即開口問道:“那諸位以為江愛卿應取何封號?”
這時,楊鶴趕忙站起身來,說道:“陛下,臣以為應當封江大人為仁義侯,取‘仁義’二字。”
在場眾人聞言,都愣住了。
要知道江寧立下的是戰功,封個“仁義侯”算怎麼回事?
楊鶴可不管這些,他隻希望江寧今後能多些仁義,少些殺戮,這樣一來,他這個吏部尚書也能鬆口氣了。
這時,徐光啟笑著站起身來,說道:“楊大人此言差矣,老夫以為可封江大人為江寧侯,正好與江大人的名字相同,豈不是一樁美談。”
楊鶴直接翻了個白眼,沒好氣地說道:“徐老大人,這大白天的,您說什麼胡話呢?
江大人姓江,名寧,字濟明。
雖說用地名當封號,曆朝曆代都有先例,但這樣一來,豈不是和江大人的姓名一樣?
傳出去,豈不讓人笑話?”
這時,稅務部尚書畢自嚴站起身來,笑著說道:“老臣以為,江大人入朝推行各項改製,使國庫收入大增。
如今又在西南立下赫赫戰功,還為朝廷將土司手中的礦產全部收回,可封為廣進侯,取‘財源廣進’之中的‘廣進’二字。”
朱由校當場無語。
最後,在場一眾大佬你一言我一語,爭不可開交。
朱由校看著眼前這混亂的場景,心中暗自吐槽:“他娘的,你們說的都是些什麼奇葩封號?
還有沒有正常人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時,孫承宗和袁可立對視一眼,孫承宗站起身來,說道:“啟稟陛下,老臣認為江大人忠心耿耿,忠義無雙,可封為忠義侯。”
朱由校聞言,鬆了口氣,總算聽到個正常點的封號了。
隨後他念叨了兩句“忠義好,忠義無雙”,隨即點了點頭,這樣也算體現自己和江寧之間的君臣兄弟忠義之情。
最後開口問道:“那秦良玉應封為何侯爵封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