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廢除遼餉的奏折遞了上去,江寧心中一陣歡喜,自覺又做成了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正打算獎勵自己回家休息幾天。
誰知就在這時,一名錦衣衛匆匆來報:“啟稟大人,都督僉事張之極求見。”
對於這位英國公世子,江寧向來頗為欣賞。
原本江寧打算將他放到軍中直接曆練,可英國公張維賢考慮到自己年事已高,在五軍都督府也任職不了幾年,且孫子張世澤已被派到軍中。
便與江寧商議後,讓張之極在五軍都督府掛了個都督僉事的官職,平日裡主要協助處理五軍都督府各項事務,乾的十分賣力,能力堪稱不俗,。
江寧點頭示意,錦衣衛領命匆匆離去。
片刻後,一名身著二品武官官服的四旬男子走進來。
此人英武不凡,麵容堅毅,隻是眉間滿是怒色。
他進來後趕忙行禮:“下官見過諸位都督。”
江寧幾人點頭回應,隨後江寧開口問道:“不知小公爺來見本官所為何事呀?”
張之極聞言,拿起一摞公文遞了過來。江寧接過簡單查看後,發現是自己平定西南之時,軍中各級將領的功勞記錄,上麵還有自己的署名和官印。
不禁有些疑惑地問道:“小公爺,你這是……?”
隻見張之極滿臉怒色地說道:“江大人,您給評評理!
平定西南數省後,咱們上報給兵部的立功將領名單以及功勞大小,兵部居然直接推翻重新擬定。
軍中各級將領的功勞全都被大打折扣,殺敵三千的,兵部隻認一千。
俘獲敵軍一萬的,兵部也隻認兩千。
就連當初為了震懾奢崇明,在成都城外立的那一座京觀,兵部都直接不予承認。
下官也是剛剛去兵部對接後才得知此事。
您說說,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
這要傳出去,軍中將領和士兵會怎麼想?
不知情的,還以為咱們這些上級官員貪沒了將士的功勞呢!”
江寧聞言,眉頭緊緊皺起,心中暗自思索起來,李邦華不至於背後算計自己吧!
再看坐在一旁的陳策、沈有容、秦良玉幾人,他們麵色平靜,仿佛對此早有預料。
江寧卻不這麼認為,自入朝為官以來,他對待同僚向來客氣,對手下之人更是看重。
更何況之前朱由校為了幫自己爭取一個伯爵之位,都不惜豁出皇帝臉麵了,而且還不能世襲,得等平定山東白蓮教之亂後才行。
照兵部這樣的做法,自己彆說世襲伯爵之位了,恐怕連太子太保、光祿大夫這些虛銜都不一定能保住。
江寧想到此處,當場跳了起來,滿臉怒色地說道:“李邦華這老東西欺人太甚!
本官這就去與他理論理論。
要是道理講不通,本官也略通拳腳功夫!”
說著,直接從旁邊兵器架上拿起一把寶劍,就要往外衝。
張之極見狀,也趕忙從兵器架上抄起一把大刀,跟著江寧就要去兵部討說法。
陳策、沈有容、秦良玉幾人見狀,趕忙開口阻攔:“江大人留步,萬萬不可衝動!”
鄧文明更是上前,直接從張之極手中將長刀奪下,一臉正色地說道:“賢侄,彆衝動呀!”
江寧見狀,滿臉怒色地質問道:“諸位,你們到底幾個意思?
李邦華這老小子如此欺人太甚,分明是不把咱們五軍都督府放在眼裡。你們不幫忙也就罷了,怎麼還阻攔我們?”
陳策見狀,歎息一聲說道:“江大人,您有所不知,這都是不成文的規矩了。
李邦華能認下這些軍功,已經十分照顧了。”
江寧聞言,冷哼一聲說道:“扯淡!
分明是他們黑了將士們的軍功,怎麼反倒成了照顧我們了?”
陳策滿臉苦笑地解釋道:“江大人,大明立國之後,隻有洪武、永樂兩朝的戰功是實打實的。
此後,所有軍中將領所立的功勞,最多能承認十分之一二就已經很給麵子了。
不然,這也是為何自洪武、永樂兩朝之後,獲得爵位者寥寥無幾。
那些陳年舊事老夫就不提了,就拿老沈來說,當年在朝鮮戰場,老沈一戰名震天下,大敗倭寇,斬敵五千,可最後把首級和軍功上報到兵部,兵部隻承認了八百。
若實打實承認,老沈當年都夠封爵了。”
沈有容聞言,苦笑一聲,滿臉皆是無奈。
江寧愣住了,搞了半天,原來在大明朝不是爵位難得,而是立下的軍功被嚴重縮水。
如此一來,像戚繼光、俞大猷這樣的絕世猛將都沒能混上爵位,也就說得通了。
但江寧可不管這些,十萬將士跟著他,腦袋彆在褲腰帶上,一路從四川打到雲南。
乾的都是玩命的活兒,軍功都是用命換來的,他絕不能允許手下將士的功勞被大打折扣。
隨即,江寧一臉正色地說道:“陳都督、沈都督,你們說的這種情況,本官之前並不了解。
就算現在知道了,我也不認這狗屁不成文的規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說到底,他們就是想黑了將士們的軍功。
本官這就去兵部找李邦華那老小子討要說法。
今天他要是不給個交代,本官非得把兵部衙門夷為平地不可!
你們幾位也彆乾坐著了,隨本官一同去兵部找李邦華理論。
將士們立了戰功,如今還要被克扣,咱們這些左都督不出頭,他們又能指望誰呢?
長此以往,今後還有誰願意為大明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