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徵聽到江寧說出“略懂”二字,心中大喜。
這位侯爺聲名遠揚,他既說略懂,想必是謙虛之詞,實則必定精通。
王徵趕忙懇請江寧檢查自己的實驗成果,期望能得到一些指點。
隻是他不知,江寧確實隻是略懂。
江寧見狀,上前仔細檢查一番後說道:“本侯看你這機器的配件都是鍛打而成,若是采用鑄造法,鑄造出的部件密度會更好,屆時漏氣問題應該能得到解決。”
王徵神情尷尬地說:“鑄造的話代價太大,學院撥不出那麼多經費。”
江寧哈哈大笑,說道:“這事兒簡單,稍後本侯給你擬一道公文,以五軍都督府的名義,直接讓工部兵仗局和軍器局全力配合。”
聽到江寧這話,王徵神情大喜,說道:“如此,便多謝侯爺了。”
江寧笑了笑,說道:“本官覺得你若能把這東西造出來,日後必定青史留名。
畢竟這東西要是運用得當,將來可替代人力。”
得到江寧的稱讚,王徵臉色微紅,神情激動地點頭說道:“多謝侯爺成全,下官必定全力以赴。”
此時,站在一旁的王征眉頭微皺,心中滿是疑惑。
王徵研究蒸汽動力機已有一年,卻一直進展不大。
作為老前輩,他自然清楚這東西的重要性,但以當下工藝水平,確實難以實現。
他不明白江寧為何也跟著“瞎胡鬨”,不過心裡雖這麼想,嘴上卻沒說什麼。
隨後,江寧拿起王徵正在看的書籍翻閱起來,隻見上麵赫然記載著蒸汽機的相關內容,甚至還有圖紙,江寧頓時震驚不已,滿臉不敢置信地看著王徵,問道:“王大人,這本書從哪來的?”
王徵略顯迷茫地回答:“回侯爺,這本書是下官從《永樂大典》中借閱而來的。
不過請侯爺放心,下官並未私自外傳,隻是借來學習,用完便會歸還。”
江寧聞言,隻覺三觀受到衝擊,說道:“《永樂大典》裡居然有這東西?”
聽到江寧的話,王徵笑著解釋道:“侯爺有所不知,不僅《永樂大典》中有記載,據下官所知,永樂年間內閣大學士解縉所著的《天潢玉牒》中也有相關內容。
甚至種種文獻表明,當年成祖派遣鄭和下西洋的寶船,使用的便是這種蒸汽動力,而非單純依靠人力。”
江寧聞言,眼前一黑,差點暈倒,心中直呼:“臥槽,這玩笑開大了吧?”
見江寧不信,王徵趕忙說道:“侯爺放心,下官絕無半句虛言。
您若不信,咱們現在便可去查閱《永樂大典》。”
誰知這時,站在一旁的王征冷哼一聲,說道:“王徵,你太放肆了,當著老夫的麵,竟敢忽悠侯爺帶你去查閱《永樂大典》。
你自己算算,今年你都去了幾次了?
整個皇家科技院的成員,每人一年隻能查閱兩次《永樂大典》。”
王徵聞言,頓時麵露尷尬之色。
隨後,江寧又與王徵交談起來,王徵對蒸汽機的動力理念可謂了如指掌。
可惜《永樂大典》中的記載有限,且是關於在寶船之上安裝使用的內容。
如今大明已無寶船,他隻能嘗試單獨製造蒸汽動力機。
聽到這裡,江寧鬼使神差地問了一句:“王大人,你翻閱《永樂大典》時,可曾見過寶船的鑄造圖紙?”
王徵沉思片刻後說:“下官記得好像見過,不光有寶船,還有福船。
隻是時間過去有些久,下官每次去主要查閱蒸汽動力機的相關內容,所以一時記不太清了。”
江寧聞言,心中大喜,暗道:“他娘的,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當初為找寶船的建造圖紙,不惜攛掇老魏把弘治年間兵部尚書劉大夏的墳都挖了,都沒找到。
誰曾想,寶船圖紙居然在《永樂大典》裡。”
他立馬對身旁的李若璉說道:“老李,立刻拿我令牌,領著這位王大人查閱《永樂大典》把其中關於寶船的製造圖紙全都找出來,帶回來,本侯有大用。”
李若璉接過江寧的令牌,王徵一聽又能去查閱《永樂大典》,頓時激動萬分,滿心歡喜地跟著李若璉離開了。
隻留下老院長王征站在原地,有些摸不著頭腦。
看著江寧激動的神情,王征開口問道:“侯爺為何對寶船的建造圖紙如此上心?”
江寧頓時淚流滿麵地說道:“王院長,你有所不知啊,為了找這寶船的鑄造圖紙,本侯可是讓魏公公把劉大夏的墳都給挖了,都沒找到。
沒想到居然在《永樂大典》裡,怎能不讓人欣喜?”
聽到江寧的話,王征咳嗽連連,隨後尷尬地說道:“侯爺呀,寶船的建造圖紙在《永樂大典》裡早有記載,這事兒大明皇家學院所有成員都知道呀!”
江寧聞言,頓時愣住了。
片刻之後,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這下可真是丟人丟大發了。
所有人都知道,就自己和朝堂上的大佬們蒙在鼓裡,這笑話鬨得實在太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隨後,江寧自覺不好意思再待下去,畢竟自己對機械製造真不懂。
要是真懂這些,他早就手搓造出核彈,讓好兄弟朱由校稱霸地球了。
不過今天的收獲已然足夠大,便起身告辭。
王征笑著將江寧送到皇家科技院大門,門外的守衛和錦衣衛趕忙行禮。
江寧翻身上馬,朝著五軍都督府而去。
江寧翻身上馬,在錦衣衛的簇擁下,不多時便來到了五軍都督府。
下馬後,江寧快步走進府內,隻見五軍都督府人來人往,一片忙碌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