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東籲王朝內部矛盾不斷激化,前線作戰的緬軍士氣愈發低迷。
趙率教趁機采取拉攏分化與殺人立威等手段,使得緬軍自顧不暇。
不少原本投靠緬甸的土司見狀,紛紛轉投大明懷抱,並在趙率教的邀請下,派出兵馬跟隨大明軍隊一同攻打緬軍,從中趁火打劫撈好處。
趙率教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心裡惦記的是這些土司手中的兵權。
趙率教親自領兵攻陷孟拱後,直接下令將負隅頑抗的8000緬軍以及幾千老弱婦孺統統趕到大金沙江邊上,然後全部斬殺。
接著,他又命緬奸給其他緬軍傳話:主動投降可免一死,膽敢反抗大明軍隊,那就等著被屠城吧!
一時間,大金沙江畔血流成河。
這一舉動把投靠大明的土司以及其他緬軍都嚇得不輕,他們實在沒想到明軍竟如此狠辣,直接展開了屠城行動。
就連那些跟著大明軍隊趁火打劫的緬奸也被徹底震懾住,紛紛跑到趙率教的大營,哭著喊著表示誓死追隨大明,並獻上大批錢糧以表忠心。
趙率教毫不客氣,大手一揮全部收下,這才讓這些緬奸鬆了口氣。
隨後,大軍繼續進發,清剿周邊地區的緬軍。
由於趙率教屠城立威,不少緬軍紛紛丟掉武器,乖乖投降。
趙率教對此十分滿意,還稱讚他們識時務為俊傑,稱要送他們去大明過好日子,這可把投降的緬軍激動壞了。
短短十日,便有2萬多名緬軍向大明軍隊投降。
趙率教直接命人將這2萬緬軍儘數押往京師。
畢竟當初江寧曾親自來信,說京城人手不夠,讓他抓5萬緬人去京城乾活。
就連投靠大明的緬甸土司,也紛紛派人幫著大明軍隊抓人,然後打包押送入京。
與此同時,遠在京城的江寧收到了趙率教的軍報。
得知戰況後,他笑得合不攏嘴,第一時間拿著戰報匆匆進宮麵見朱由校。
朱由校看過戰報後,在禦書房裡哈哈大笑,隨後打趣道:“江兄,朕忽然發現這趙率教跟你有點像啊,一肚子壞水,坑蒙拐騙的手段層出不窮。”
江寧一臉正色地說:“陛下,您怎能如此隨意評論一位戰功顯赫的朝廷大將呢?
忠武伯雖說手段有些不太光彩,但他確實為朝廷立下了實打實的軍功,我們理應給予他更多支持。”
看到江寧如此嚴肅,朱由校趕忙止住笑意,說道:“江兄,朕錯了,朕不說了還不行嗎?”
江寧這才作罷,畢竟趙率教這個“遼東第一詐騙犯”手段確實不地道,而且又是自己提拔的人,這事要是傳出去,自己名聲肯定也得跟著臭了。
不過對於緬王此前的一係列騷操作,江寧也表示理解。
畢竟曆史上,南明永曆帝在清軍入關後一路逃到緬甸,緬王起初對永曆帝客客氣氣,麵對滿清的警告也依舊支持大明,因為緬甸在大明麵前早已被打出了心理陰影。
可誰能想到莽白發動政變上位後,竟把永曆帝給賣了。
但如今肯定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畢竟大明的目標是徹底攻陷緬甸,將其納入版圖。
然而,緬甸是個多民族國家,情況比大明西南數省複雜得多。
打下緬甸容易,可想要徹底吞並卻困難重重,總不能一味地進行屠殺,畢竟緬甸境內民族多達100多種,大明想要將其徹底屠滅,幾乎是天方夜譚。
看著江寧皺眉思索,朱由校放下手中奏本,開口問道:“江兄,你在想什麼呢?”
江寧便將心中的顧慮一股腦說了出來。
朱由校聽完,也是眉頭緊皺,起身在大殿中來回踱步。
大明開國之初打下雲南時,也曾麵臨類似情況,最後明太祖朱元璋不得不派自己最器重的義子沐英前往雲南,世代鎮守。
曆經200多年,才將雲南徹底穩定下來。
但以大明如今的形勢,江寧和朱由校可等不起200多年,必須得想出快速見效的辦法。
就在這時,朱由校像是突然想起什麼,開口說道:“江兄,朕想起來了,當年太祖開國之初,傅友德、沐英領兵打下雲南後。
太祖便下令讓沐英將雲南境內所有文獻典籍儘數收集,然後全部焚毀,又大力推行漢學,這才最終將雲南徹底納入大明版圖。
如今,雲南的土司雖說各自保留了部分傳承和文化,但與大明開國之初相比,他們的文化傳承早已所剩無幾。
江兄,你覺得這招能不能用?”
江寧猛地一拍腦袋,說道:“陛下,這麼陰損卻好用的辦法,你怎麼不早點說呢?
害臣為此事憂心忡忡。”
隨後又嘿嘿一笑,說道:“陛下,沒看出來您也是一肚子壞水,而且壞得冒泡那種。”
朱由校聽完,滿臉驕傲地說:“江兄,說哪裡話?
這也是朕剛剛才想起來的,再者,這法子又不是朕發明的,太祖爺當年就用過,朕覺得這法子挺好用,一點也不陰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江兄,你可彆胡說。”
江寧笑了笑,隨後說道:“太祖爺當真了不起,200多年前就開始玩起了文化戰爭。”
朱由校聽到“文化戰爭”四字,頓時來了興趣,問道:“江兄,你說的這個文化戰爭,朕怎麼有點聽不太懂呢?”
江寧笑著解釋道:“陛下,所謂戰爭分好多種,像咱們如今攻打緬甸,這屬於武力征討。
而文化戰爭則如同軟刀子,殺人不見血。
臣給陛下舉個例子,若是咱們大明徹底攻陷緬甸後,將緬甸境內的文獻典籍儘數焚毀,然後推行漢學,加強對緬甸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