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滿頭白發的徐大才趕忙來到江寧麵前行禮。
江寧擺擺手,笑著問道:“徐師傅,前段時間本侯讓畢大人研製的燧發槍怎麼樣了?”
徐大才笑著回答:“侯爺,您今兒來得可真巧,燧發槍已經被畢大人研製出來了,一共做了十杆。
經過數次試驗,射程在五十五到六十丈之間,威力也提升了不少。”
江寧聽聞,忙讓徐大才帶自己去查看。不多時,眾人來到一處倉庫。
打開房門,隻見木架上赫然擺放著十把嶄新的燧發槍。
江寧趕忙拿起一把,仔細檢查起來。
分量十足,做工精良,用料紮實,顯然畢懋康下了不少功夫。
隨後,徐大才拿著燧發槍來到演武場,親自為江寧示範了幾次。
江寧大致目測了一下,射程在150到200米之間,150米內完全能夠破甲,威力相當不錯。
由於采用燧石打火,燧石撞擊擊針,點燃藥池中的火藥,從而實現發射,這可比之前的火繩槍方便快捷多了,江寧忍不住稱讚。
就在這時,徐大才走過來,麵帶笑意地說:“侯爺,這燧發槍的威力和射程比之前的魯密銃更具優勢,隻是現在還有個問題,就是填裝彈藥有些緩慢。
每次使用時,要先往槍管裡倒入定量火藥,接著放入彈藥,再用通條壓實,然後才能瞄準射擊。
要是彈丸沒有壓實,威力就會大減,甚至可能炸膛。”
江寧聞言,陷入沉思。要知道,大明朝可沒有機床,這些槍管都是工匠們手工打造的。
在戰場上,這樣的情況無疑十分危險。
思索片刻後,江寧說道:“徐師傅,這樣,你再重新演練一遍。
這次在裝填彈丸之前,先用一小片麻布包裹彈藥,再進行壓實,看看效果如何。”
徐大才點頭稱是,隨後讓人取來麻布,裁剪出一小塊,將彈丸包裹好,然後用捅條壓實。
僅僅捅了兩下,徐大才便停下手中動作,滿臉驚喜地說:“侯爺,壓實了,這可比剛才快多了。”
江寧笑著點頭,示意徐大才繼續。
隻見徐大才在藥池中倒入火藥,隨後瞄準射擊。
一聲巨響過後,一陣煙霧升騰而起,遠處的人形草靶上被打出一個窟窿。
江寧見狀,不禁拍手叫好,說道:“既然這個辦法可行,那今後就用這種方法填裝彈藥。”
徐大才趕忙讓人拿筆記錄下來。
這時,江寧發現徐大才演示了幾次,每次射擊的位置都不一樣,甚至還出現打偏的情況。
他再次對徐大才說:“徐師傅,你可以帶著工匠們嘗試在槍管處做個準星。”
說著,江寧用手指比劃起來,“然後以這個準星為標記點進行瞄準射擊,看看能不能提高精準度。”
徐大才趕忙點頭。
接著,江寧又說道:“徐師傅,還有一件事,本侯提個建議,你們嘗試看看能不能做出一把短刀,安裝在槍頭之上。
這樣一來,將來在戰場上,士兵打光彈藥後,還能拿著這燧發槍進行近戰。”
徐大才思索片刻後,點頭說道:“侯爺,這個不難,回頭我讓人嘗試一下。”
江寧點點頭,沒有再多說什麼。
一來他所了解的知識有限,二來任何事情都得循序漸進,從一到二,再從二到三,不可能從一直接跨越到十。
就算這會兒他手握ak的圖紙,以大明的條件也根本造不出來。
燧發槍能研製出來,已經是重大突破了。
隨後,徐大才又帶江寧參觀了其他幾種火器。
江寧看完後,均表示滿意,並讓人回頭將這些火器送到神機營,讓將士們親自演練一番,確認實際效果。
緊接著,徐大才再次開口道:“侯爺,卑職前段時間帶領工匠們按照《武備誌》上的記載,研製出一個新玩意兒,還請侯爺過目。”
江寧點頭同意。徐大才領著江寧來到另一處庫房,打開房門,江寧頓時吃了一驚。
眼前是一個渾身包裹鐵片的大家夥,類似後世的裝甲車。
徐大才笑著介紹道:“侯爺,這是當年戚將軍鎮守薊州時使用的偏廂車。
高一丈,長一丈三,寬九尺,通體木質包裹鐵片,搭配兩門小型弗朗基火炮,還有火銃、火箭,由12名士兵協同操作,還能進行拆卸,組成盾陣,可謂攻防兼備。”
江寧聽完,嘖嘖稱奇,心中暗歎:“我靠,這也太厲害了,難怪當年戚繼光鎮守薊州時,能把蒙古人打得抱頭鼠竄,這玩意兒光靠人力根本抗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