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郭允厚、楊漣二人12個時辰輪番守候傳國玉璽,盼著朱由校儘快回複的同時,京城也是一派熱鬨景象。
接到吏部公文的2000多人已陸續到京,就連那些原本在家丁憂卻被奪情的官員、進士、舉人也悉數入京。
五軍都督府這邊,江寧、張維賢、陳策、沈有容幾位左都督來到京營,為即將降級轉就任地方官的將領舉行隆重儀式。
看著麵前200多名即將脫下軍裝的將領,江寧心中一陣肉疼——這些都是京營的頂梁柱,培養他們五軍都督府也是耗費了大量心血。
張維賢、陳策、沈有容三位老將臉色陰沉,沒有當場發飆,已經算是給足江寧麵子。
江寧清了清嗓子,上前一步沉聲道:“諸位,想必你們已接到五軍都督府和吏部的公文。
今日過後,你們將脫下軍裝,去地方為官,造福百姓,意味著要從武將轉為文官。
你們中有人本是棄筆從戎的文人,有人是入營後刻苦學習才有今日成就。
你們都是大明好兒郎,戰場之上刀槍劍雨都闖過來了,如今放下刀、提起筆治理地方,本侯相信你們一樣能出色。
希望你們無論在什麼職位,永遠彆忘了自己曾是大明京營的士兵——戰場上你們浴血廝殺,守護大明安定。
到了地方,更要堅守初心,造福百姓。”
台下幾百名將領瞬間紅了眼眶。
他們多是文人學子出身,或家境貧寒,或當初被江寧忽悠進入京營。
起初雖不情願,但在軍營的磨礪中,早已深深愛上這裡的軍旅生活,對隻會之乎者也的文人格外鄙夷。
如今要脫下鎧甲換上官袍,實在難以接受。
一名年輕將領抱拳行禮,紅著眼眶道:“侯爺,末將有話講。
如今遼東建奴未滅,林丹汗也隻是退回喀爾喀,末將與弟兄們本想先剿滅建奴、打敗林丹汗,到那時無論就任地方官還是退伍回家種地,都毫無怨言。
可如今正是出力之時,卻要去當地方官,末將實在想不通。”
說罷,虎目落淚,身旁將領也紛紛紅了眼眶。
高台上,張維賢、陳策、沈有容心疼不已,恨不得提刀去找楊鶴算賬。
江寧卻知朝廷難處,必須以大局為重,正色道:“你們都是大明好兒郎,不少人隨本侯平定西南土司之亂,本侯都記著。
你們殺敵報國的決心,本侯也都明白。
但無論戰場廝殺還是治理地方,都是為大明出力。
這段時間西直牌樓殺了不少貪官,你們中很多人也去看過。
讓你們去地方,就是想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倘若都想著戰場立功,難道就忍心看父老鄉親被貪官汙吏欺壓?”
將士們默不作聲。
江寧輕歎一聲:“今日本侯與三位老將軍為你們踐行,望你們退伍不褪色,牢記自己曾是為大明出生入死的兵。”
隨後下令卸甲,幾百名將領紅著眼眶,不甘不願地開始卸甲,戰友們含淚上前幫忙。
卸甲完畢,他們又全部上交了兵器。
隨後,江寧命人捧來木盤,與陳策、沈有容一同為他們佩戴一等天啟勳章。
授勳結束之後。
酒肉備好,江寧一聲令下,各營主將與即將遠行的將領圍坐暢飲。
江寧、張維賢等人毫無架子,與將士們談笑風生,重溫平定西南、山東平亂、關外廝殺的往事。
一名將領當場趴在桌上痛哭,其他人也紛紛宣泄心中委屈——為了百姓不再受貪官欺壓,他們接受任命,卻難舍京營羈絆。
江寧等人並未阻攔,連三軍稽查隊也上前安慰。
歡送儀式持續到深夜,眾人散去,幾百名將領仍坐在一起懷念京營的軍旅生涯。
次日,江寧親自帶他們去吏部報到。
他沒讓張維賢等人同來,怕這幾位脾氣火爆的老同誌當場發飆,拆了吏部衙門。
與楊鶴交接完畢,江寧與將領們一一道彆,返回五軍都督府。
剛到府中,就見張維賢三人臉色陰沉坐在大堂。
陳策遞過一份公文:“江侯爺,你看看吧!”
江寧接過,原來是內閣轉交的抽調人手擔任地方差役、衙役、捕快的公文。
就在這時沈有榮拍著桌子怒道:“地方官缺人,咱們京營幫忙也就罷了,可連差役、衙役這些下九流的活兒也要咱們出人?
將士們哪怕傷殘,咱們五軍都督府也養得起,何必讓他們受這委屈!”
陳策也出聲附和。
江寧這才明白,因陳策、沈有榮沒參加禦前會議,不知增設正十品、從十品官職的事。
他解釋道,讓傷殘將士去地方,是讓他們繼續為朝廷出力,且有了品級,不再是地位低下的下九流,能安穩生活。
張維賢一言不發,顯然對京營的人才的損失氣憤不已。
經江寧勸解,陳策、沈有容勉強同意,隨後,陳策和沈有容當場放話,若有人敢委屈了這些傷殘老兵,五軍都督府絕不答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江寧笑著讚同,心中暗道:軍隊護犢子的傳統,果然由來已久。
另一邊,袁可立、老魏、朱大典、魏廣微等人又在西直牌樓監刑,此次處決涉案官員、吏員及地方士紳300餘人,皆與遼餉案有關。
袁可立當眾宣讀罪狀與判決,老魏則讓人架起火爐熬參湯,自己脫去蟒袍擺弄刑具。
朱由校下旨,讓在京官員、國子監太學生及楊賀帶來的2000多名預備官員都來觀刑,以示警醒。
隨著袁可立一聲令下,西直牌樓血流成河,腰斬、斬首、削手、淩遲,老魏也親自動手,秀了一波,殺得酣暢淋漓。
這場麵可把太學生和預備官員嚇得魂飛魄散,唯有老魏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