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在百忙之中,又找來宋應星與陳子龍,將製作水泥的方法寫下交給二人,讓他們著手燒製。
這兩人本就是大明頂尖的科研人才,對江寧所說的水泥功效十分好奇,當即拿著江寧簽發的公文找到老魏,準備著手燒製水泥。
老魏對此也十分上心,立刻讓人在西山煤礦開辟出一片空地,建起燒製水泥的作坊,還特意派人給魏胖打了招呼,讓全力協助。
很快,宋應星、陳子龍召集工匠開始嘗試燒製。
起初效果並不理想,但經過數次試驗,逐漸掌握了技巧,沒過多久便成功燒出了水泥。
二人第一時間提著水泥找到江寧。
此時江寧正在五軍都督府辦公,見兩個灰頭土臉的人闖進來,一時沒認出來。
宋應星激動地說:“侯爺,按您的吩咐,水泥燒出來了,您瞧瞧是不是這樣?”
江寧這才看清是二人,趕忙上前抓起一把查看,片刻後眼中露出喜色:“不錯不錯,就是這東西,不過還得試試質量。”
隨即讓人取來沙子和水,按比例攪拌後,搬來磚頭在辦公院落裡砌了一堵牆。
看著砌好的牆,江寧滿意點頭道:“等兩天水泥乾透,就知道這水泥的品質了。”
宋應星與陳子龍來了興致,乾脆在五軍都督府住了下來。
兩天後,水泥徹底乾透。
江寧讓人取來大錘,嘗試砸牆。
宋應星、陳子龍親自掄錘,砸了半天,磚頭碎了,水泥卻完好無損,隻掉了些碎屑。
又換了更大的鐵錘,才將磚牆砸倒,倒地的牆體並未像普通磚牆那樣四散,而是成塊相連。
江寧親自嘗試將磚頭敲下來,試了幾遍,磚頭都碎了,也沒能整塊取下。
他滿意道:“不錯,品質完全達標。”
二人欣喜不已,當即返回西山開始大量生產。
至於泄密,江寧毫不擔心。
西山有京營把守,又有東廠、錦衣衛巡查,絕無泄密可能。
數日後,禮部尚書顧秉謙與錦衣衛同知許顯純完成對北方各省寺廟宮觀的徹查,返回京城向朱由校複命。
還沒等朱由校召見,朝堂上的一眾大佬便紛紛趕往皇宮求見,都十分關心他們到底查獲了多少財物。
朱由校召眾人進禦書房,顧秉謙與許顯純一番介紹:清查土地486萬5214畝,查抄財物核算後高達2215萬銀元。
眾人皆驚,沒想到這些寺廟竟如此富有。
郭允厚更是激動得手舞足蹈,向朱由校提議在大明境內開展滅佛運動。
朱由校趕忙開口安撫道:“郭愛卿稍安勿躁,並非所有寺廟都藏汙納垢,此番清查下來,也有不少寺廟恪守戒律,若一鍋端了,難免惹人非議。”
顧秉謙也勸道:“是啊,郭老大人,如今北方各省持有度牒的僧人不過兩萬六千人,之前的要麼勒令還俗,要麼觸犯律法的已送去河南治河,就算再滅佛,也沒多少油水了。”
郭允厚聽完這才作罷,但眾人都清楚,等李若愚與曹化淳從南方返回,帶來的收獲定然比這更大。
畢竟江南富庶,寺廟道觀不計其數,且信眾多為達官顯貴。
隨後,朱由校論功行賞。
加封顧秉謙為太子少保、督察院右副都禦史,賜蟒袍玉帶,賞銀元一萬。
加封許顯純為定國將軍,賞銀元五千。
眾人告辭離宮後,郭允厚第一時間接手查抄的財物與土地。畢竟他郭老摳向來不嫌國庫銀子多,更看重這些土地。
朝廷如今能辦成諸多大事,除了國庫充裕,更因有土地分發給百姓,贏得民心,借此打壓、削弱官僚士紳的影響力。
又過了幾日,大將軍王朱由檢返京。
朱由校命方正化前往永定門外親自迎接,自己則在禦書房等候。
見弟弟出征半年,愈發沉穩,舉手投足間也有了大將風範,朱由校滿心歡喜,隨即召內閣、五軍都督府及各部尚書入宮,為朱由檢接風洗塵。
江寧來到皇宮,看著許久不見的朱由檢,也忍不住點頭稱讚。
從前那個一言不合就拔刀的小老弟,如今成熟穩重了許多,看來在朝鮮乾得相當不錯。
酒宴結束後,朱由檢從懷中拿出兩份禮單,悄悄遞給朱由校與江寧,二人會意收下,知道是帶回來的禮物。
朱由校將江寧與朱由檢留在宮中詳談許久,直到天色漸晚,才讓方正化送二人出宮。
路上,朱由檢向江寧講述在朝鮮的經曆,還說起自己差點一槍射死黃台吉的事。
江寧聽得驚歎連連,也感慨黃台吉不愧是滿清奠基者,如此凶險竟能死裡逃生。
二人不知不覺走到午門,朱由檢卻掉頭朝另一邊走去。
江寧疑惑喊道:“五弟,你這是去哪?
信王府在這邊,你走錯道了!”
朱由檢笑了笑:“二哥,我去看看如意。”
江寧聞言,暗自感歎老朱家真是出情種,還是勸道:“殿下,這時辰去忠貞侯府不合適,不如明日再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朱由檢雖不情願,還是點了點頭,轉身返回興王府。
第二天一早,朱由檢便帶著田如意到江寧府上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