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朝堂之上,唐玉宣方才知道,楚國大使湯文複,昨天並不隻是給她一個人遞交了國書。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太子和二皇子皆收到了同樣的“禮物”。
或許是湯文複並不知道這件事誰才做得了主,所以乾脆來了個廣撒網。若不是按照兩國邦交禮儀,隻有楚國皇帝親自下的國書才能親自遞交皇帝,說不定湯文複甚至會攜書上殿麵聖。
太子和二皇子皆奏報了此事,唐玉宣乾脆把她也見過湯文複的事隱瞞下來。
“奇了怪了,楚國人這是要乾什麼?”皇帝皺著眉頭,滿臉疑雲。
征東將軍馬華山麵帶怒色道:“楚國人小題大作,無事生非,分明是對我大乾的戲弄和挑釁。臣認為,此時萬萬不可示弱,應當殺了李臨風,以彰顯國威。”
“沒錯!”車騎將軍張元英道,“呂連傑若是因此挑事,末將第一個申請出戰。我大乾兵多將廣,豈能甘心受他南蠻要挾?”
左宰相施元恒道:“二位將軍精忠報國的決心和勇氣,實在令人佩服。隻不過,僅需免一人之死就可以解決的事,沒必要搭上千萬條精兵良將的性命。
陛下,臣認為,楚國所求之事也不算大,如果這點小事都不同意,顯得我大乾格局太小誠意不足。不如就遂了他們的願,暫且饒了李臨風一命。”
太子點頭道:“施大人所言極是。父皇,如今大乾雖然國力強盛,但是西有妖邪之患,北有暴雪之災,四方藩王割據,常懷不軌之心。若是當真開了戰事,恐怕有人趁機作亂啊。
更何況,近日各州府都有奏折上報,不少在嶺南逃過一劫的玄修之士上書請命,希望朝廷能饒恕李臨風。
這個時候,放過李臨風,不僅是體現了對楚國的邦交友好誠意,同時也是安撫了國內的玄修之士。一舉兩得,懇請父皇恩準!”
易周天道:“陛下,臣有一事,還沒來得及奏報。近日全國各地,有五個宗門發來書信,皆是為李臨風求情。臣認為,這些宗門向來默默無聞安分守己,多年以來對朝廷頗有貢獻。若是饒了李臨風,既是體現皇恩浩蕩,又算是朝廷給了他們麵子,起到安撫之意。”
皇帝眉頭深鎖道:“一個小小的鎮邪使,竟然驚動了楚國天策將軍,以及大乾五大宗門!這個李臨風,到底是何許人也?”
唐玉宣道:“父皇,此人文武雙全,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依你之見,應該如何處置?”
唐玉宣略一思索道:“楚國以國書之禮求情,各地宗門和百姓也都上書請願,兒臣認為,此人要罰,卻又不能罰得太重。”
皇帝微微一笑,似是在他的意料之中。唐玉宣向來如此,和稀泥已經成了她的臉譜。但凡有爭執,她必是站在中間位置。
唐玉宣接著說道:“罰,是為了體現律法權威,彰顯朝廷威嚴。不重罰,則是給楚國天策將軍,以及各大宗門麵子。”
太子問道:“皇妹覺得怎麼罰才算合適呢?”
唐玉宣道:“剝奪其鎮邪使職務,貶為庶人,發回原籍,永不錄用。”
皇帝微微點頭道:“此事本來就是你在辦,既然你已有主張,就這麼執行吧!”
退朝之後,唐玉宣出了太和殿沒走多遠,有名太監前來喊道:“六公主請留步!”
唐玉宣回頭問道:“高公公何事?”
太監低聲道:“皇上說有事跟你說,請隨老奴來吧。”
唐玉宣跟著來到禦書房,對皇帝行禮畢。
皇帝一揮手,屏退左右。
唐玉宣疑惑問道:“父皇,有什麼機密要事吩咐嗎?”
皇帝道:“朕總覺得,楚國天策將軍為李臨風求情,此事沒有那麼簡單。楚國雖被我們戲稱南蠻,也不可能是胡搞兒戲之輩。”
“父皇的意思是,懷疑他是楚國奸細?”
皇帝道:“這隻是其中一種可能,至於真相如何,還需要調查。所以,不能把他發回原籍,而應留下來摸清底細。看看他跟楚國人,到底有什麼聯係。或許能從他的身上,挖出什麼意想不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