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之前在《狄公奇案》中,李長風已借女皇武則天的背景做了一次鋪墊。
但那畢竟是前朝故事,且是“虛構”。
而《清婉傳》雖也標明是小說,但其情節之真實,人物之鮮活,早已在讀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甚至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許多人的觀念。
如今這第三部,李清婉直接稱帝,這已不僅僅是講故事,這簡直是在……挑戰整個世俗倫理的底線!是在為女子執掌天下最高權力,張目立言!
李長風迎著她震驚的目光,神色依舊平靜,隻是那平靜之下,似乎蘊含著某種堅定如鐵的力量。
“為何不可?”他反問道,語氣淡然,“李清婉有經天緯地之才,安邦定國之誌,心懷天下蒼生,為何不能坐上那至高之位?
難道隻因為她生為女兒身,便注定要屈居人下,空負一身才華抱負?”
他放下茶盞,目光深邃地望著窗外搖曳的竹影,仿佛在透過它們看向更遙遠的未來。
“這世間陳規陋習太多,束縛了人的思想,也禁錮了天下的活力。總需要有人,去打破一些東西,去嘗試一些新的可能。
《清婉傳》或許隻是一本書,但書中的思想,卻能如種子般,植入人心。待到時機成熟,自會破土發芽。”
曲妙音怔怔地看著他,心臟砰砰狂跳。
她一直知道李長風膽大包天,行事不拘一格,從趙家院子案到《狄公奇案》,每一次都讓她驚歎不已。
但這一次,他筆下所展現的魄力與野心,遠遠超出了她的想象。
這已不僅僅是講述一個精彩的故事,這是在試圖……扭轉乾坤,重塑世人的認知!
她看著眼前這個青衫落拓的年輕人,他眉宇間那份從容與自信,仿佛世間無不可為之事。
他究竟有著怎樣一顆敢於挑戰一切權威、敢於構想全新世界的雄心?
一股難以言喻的崇拜與敬仰之情,如同潮水般湧上曲妙音的心頭,迅速淹沒了最初的震驚。
這情緒如此強烈,以至於讓她的臉頰微微發燙,握著書稿的手指也下意識地收緊。
她連忙低下頭,假借翻閱書稿掩飾自己的失態,聲音卻不由自主地帶上了一絲微不可察的顫抖。
“公子……真乃奇人也。妙音……妙音從未讀過如此……如此驚世駭俗,卻又如此令人心潮澎湃的故事。這李清婉登基之辯,字字句句,簡直說到人心坎裡去了……”
她的聲音越來越低,最後幾不可聞,耳根處悄然爬上一抹淡淡的紅暈。
李長風將她的反應儘收眼底,心中了然。
他微微一笑,並未點破,隻是重新拿起茶盞,悠然品茶,仿佛剛才那番石破天驚的言論並非出自他口。
書房內陷入了一種微妙的寂靜。隻剩下書頁翻動的沙沙聲,以及兩人之間那無聲流淌的、若有若無的曖昧氣息。
曲妙音強迫自己將注意力放回書稿上,但心思卻再也難以平靜。
李長風的身影,他那淡然卻又自信的笑容,他筆下那個光芒萬丈、打破桎梏的李清婉……不斷在她腦海中交織盤旋。
她偷偷抬眼,飛快地瞟了李長風一眼。
見他正望著窗外出神,側臉線條清晰俊朗,在透過窗紙的柔和光線下,仿佛鍍上了一層淡淡的光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