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氣動了!”
“不……不會出手就是貫州貫府吧?”
三個儒家學士頭皮發麻,一股涼意從腳底板直衝天靈蓋。
江小燕呼吸也變得有些粗重,胸膛微微起伏。
韓子立看著奮筆書寫的寧浩,麵露微笑,不愧是他選擇的人……就是優秀。
李彆鶴身形微微顫抖,內心又緊張又激動。
天地才氣的變化,讓他看到了一些希望。
但是又擔心跟三個儒家學士的情況一樣,根本不會持續多久。
總之……觀望!
最終還是要看結果。
寧浩再沾墨,提筆繼續書寫:“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呱呱~
落筆之後,隱約間,所有人都好似聽到了青蛙的聲音,那是獨屬於夜晚稻田的交響曲。
眾人心聲再驚。
書寫還沒有結束,寧浩心無旁騖,全身心都在這首詞上: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一詞結束。
天地才氣滾滾如潮。
本應響起的天音,卻因為寧浩沒有落筆,始終引而不發。
眾人神色呆滯。
不是結束了嗎?
為什麼還不停筆?
這詞的前兩句實在太經典了,似是講述李家莊夜晚山道的景物,以及寧浩心中對靈稻豐收的向往。
幸福之情躍然紙上。
“寧鳴國這詞不是祈求,而是描繪了豐收的景象,是先給出結果,由此希望引發天地文道的共鳴,降下規則之力,將腐朽的靈田再次複蘇,這個角度太好了!”
馬金遠充當起了解說,眼中掩飾不住的驚豔:“好,寫的太好了,太優美了,我甚至聞到了靈田稻花飄來的清香,聽到了青蛙在歌唱豐收……”
蘇牧激動的渾身發抖。
優美!
太優美了!
這不是描繪的李家莊,但卻勾勒出了一幅豐收的光景,青蛙唱豐年。
明明是很平凡的景物,也沒有什麼堆砌辭藻的雕飾,更沒有用到什麼典故,平平淡淡,自自然然……但卻蘊含了寧浩醇厚的深情。
雄渾豪邁!
與此同時,受詩詞意境感召來的天地才氣,本來無處宣泄,但腐朽的靈田蘊靈碑卻仿佛是個突破口。
嗚嗚~
天地才氣直接鑽入靈田的蘊靈碑中,一時間,靈田溝壑逐漸閉攏。
枯萎的靈稻這時候也仿佛注入了新的生機,緩緩挺直……
不過才氣濃度似乎還是不夠。
“一篇不夠啊,那就是繼續……”
寧浩沒有收筆的原因,就是想看看效果。
很顯然三千畝靈田被損壞到了根基,來自辛棄疾先賢的經典詞作還是不夠。
就在眾人以為寧浩會停筆的時候,卻看到寧浩再次執筆沾墨……
嗡!
三個儒家學士腦瓜子嗡的一下,好似要炸開了一樣。
直接麻了!
還要來?
不是啊!
你是文道的親兒子嗎?小小年紀,就能出手成詞?還直接得到天地文道的回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寧浩這次選擇的是陶淵明的歸園田居,通篇不是寫豐收。
而是寫人。
本來這首詩是陶淵明遠離汙濁官場,歸田耕作的勞動生活。
淳樸平實。
但在這裡,寧浩寫的是李彆鶴。
李彆鶴同樣是遠離了俠士盟,帶著家人生活在這李家莊。
從四品強者變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耕生活,雖然艱辛,但卻充滿樂趣,堅持行善,打理靈田靈稻。
這不就是跟陶淵明的思想境界高度契合了嗎?
此詩落筆。
天地才氣再動,彙聚成的才氣如同雨露甘霖一樣,澆灌在三千畝靈田之上。
輕撫枯萎的靈稻。
這些靈稻在得到天地才氣的滋養之下,逐漸顆粒飽滿起來,隱隱泛著熒光。
蘊靈碑更是綻放奇光。
三個儒家學士嘴巴張大,足夠塞下一個雞蛋,目瞪口呆地看著這一幕。
尤其是李彆鶴,更是虎目含淚,身軀抑製不住地顫抖。
他看的出來。
寧浩這次寫的不是靈田靈稻,也不是寫豐收或者祈願。
而是寫的是他。
當初他離開俠士盟,在李家莊落腳之後,真的是過著寧浩詩中描述的那樣的生活。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