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豐年道:“是……太子殿下的命令。”
三皇子道:“太子殿下?那呂將軍呢?呂將軍是什麼想法?他為何不攔著?”
張豐年一臉為難之色,說道:“太子手握聖旨,又有大將軍親筆書函,呂將軍已經極力勸告,可是太子執意帶兵出征,呂將軍擔心太子會遭遇閃失,所以隻能配合。”
三皇子急道:“唉……這個大哥,怎會如此不知輕重?”
風幻白和古千靈、鐵麵修羅對視一眼,黃鳴也與蕭任平對視一眼,都知道事態十分嚴重。
古史為鑒,凡太子領兵必有後患。
有帶兵作戰功績卓越者,遭朝臣彈劾謀反,被皇帝活活逼死。
有帶兵作戰大敗而歸者,忍受不了天下臣民非議,自殺殉國。
自古太子不領兵,軍權都握在皇帝手中,這是規矩,也是古訓。
就連黃鳴這些稍微讀過史書的江湖人士都懂的道理,堂堂太子不可能不懂。
可為何此次還要冒天下之大不韙,非要領兵征討南越國?
張豐年繼續道:“經呂將軍勸告,進攻日程定在明日下午,大軍明早開拔。”
三皇子問道:“快,帶我去見太子殿下。”
“三皇子莫急,此地離前線還有五個時辰的車程,末將在郡城為三皇子準備了接風宴,還請三皇子用過飯,稍作歇息再啟程也不遲。”
三皇子皺眉道:“事態緊急,還吃什麼飯?拿些乾糧路上吃,快帶本皇子連夜兼程趕到前線。”
一行人來不及休息,繼續趕路。
路過蒼郡二十裡外的一處小關,三皇子勒馬停下,問道:“張將軍,那裡是否是嶺南東道蒼郡東關。”
張豐年稟告道:“稟三皇子,正是!此地原本是一處經商路上建起的小鎮,永安六年改成軍事要塞,常年駐紮五百精兵把守,是守衛蒼郡的關卡。”
三皇子神色悲傷,眼中蘊淚:“這裡就是一個多月前蘇大龍校尉戰死的地方?”
張豐年一驚:“殿下認識蘇大龍?”
三皇子道:“不認識!是在朝堂議事的時候,聽到奏折才知道的。五百人對戰三萬人,為給蒼郡守軍爭取等待援兵的時間,硬是抵擋南越三萬長標兵八個時辰,最後手握軍旗站立而死,全身中箭五十七支,是我大虞朝難得的英雄豪傑。”
張豐年一臉驚愕,有些不信的提醒道:“三皇子殿下,蘇大龍隻是一個小小校尉,當不起三皇子殿下如此稱讚?”
沒錯,鎮守邊關的數十萬大軍中,就算是張豐年也隻不過是一個四品驍騎將軍,沒有二十個也有十幾個之多,再往上的從三品和三品將軍,還有從二品將軍和正二品的征西將軍,一本奏折寫下來,張豐年的名字可能都沒有上榜的機會,就算上榜也不會讓人記住。
而蘇大龍不過是一個七品小吏,數十萬大軍中多如牛毛,若非一個月前鎮守蒼郡東關壯烈犧牲,恐怕就連呂將軍都叫不出他的名字,又如何能入的了堂堂皇子的眼?
三皇子抬手阻止張豐年的話,說道:“如何當不起?凡英勇報國,悍不畏死,為了守土護民壯烈犧牲者皆為我大虞朝英雄。蘇大龍和五百東關將士,死後皆官升三級,按新官職追加三年俸祿,不計入撫恤金。”
喜歡刀俠砍柴人請大家收藏:()刀俠砍柴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