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是個男人,但是這故事真的是讓他三觀稀碎。
這不就是王寶釧和薛平貴故事的低配版嗎。
而且這裡麵的書生可不如薛平貴,起碼薛平貴是在誤會王寶釧死了或者改嫁的情況下才娶了代戰公主的。
這個書生算什麼,明知道家裡有發妻等著他回去,居然還另娶她人,到最後不過是良心過不去才想起家裡的妻子,這妥妥的就是陳世美啊。
看著周圍這些人一片叫好聲,甚至還有些大姑娘小媳婦感動的直抹眼淚。
李雲誌歎息的搖了搖頭。果然是沒有接受過社會主義美好教育的人。
大概是李雲誌現在太過紮眼,台上的說書先生一眼就注意到了他。
看著這滿堂的喝彩,唯獨他一人搖頭歎息。
說書先生看著李雲誌:
“這位小公子,敢問是我這書講的不好嗎?”
本來正在感動中的眾人聽到這話齊刷刷的向李雲誌看去。
看到李雲誌的長相後都在心裡稱讚一聲好一個玉麵小郎君,跟著書裡的窮書生倒是有幾分契合。
甚至有些大姑娘小媳婦兒看著看著就羞紅了臉。
李雲誌也沒想到說書的先生會問他,不過他很快就反應了過來誠實的回道:
“先生的書講的自然是好的,惟妙惟肖,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既然如此,那公子為何又是搖頭又是歎息呢?”
李雲誌不屑的回道:“我搖頭歎息是因為我覺得這書裡的故事三觀炸裂,為人不恥,不敢苟同!”
本來處於感動中的眾人聽到這話都一臉憤怒的看著李雲誌,這明明是很淒美的愛情故事,而且最後又很圓滿,怎麼就為人不恥了。
倒是說書的先生沒有這麼憤怒,轉而看著李雲誌:
“還望小公子賜教!”
李雲誌聽到這話笑道:“賜教不敢,我隻說說的我的觀點。
其一,先說說這書生前麵的妻子,這聘為妻奔為妾,婚姻大事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他為了一個男人能拋棄父母的養育之恩,狠心與父母斷絕關係,可見這樣的人有多麼忘恩負義。
她還把自己的金釵當了,供著窮書生進京趕考。
自己吃糠咽菜,侍奉公婆,操持家務,苦等了他十幾年,最後換來的卻是他早已娶高門貴女。
這是拎不清的戀愛腦,像這樣的人活該吃苦受罪挖野菜。”
這時就有位姑娘起身不讚同的人說道:“可是那書生後來不是接她到京城去享福了嗎?”
李雲誌聽到這話,冷笑一聲:“享福?這位姑娘確定她進京是去享福的嗎?
有道是色衰而愛馳,她在鄉下勞作十幾年早已經變成了黃臉婆,能有幾分當年的嬌顏色?
那書生本就是個見色起意之徒,你覺得就算她進了京就能破鏡重圓嗎?
還是說她看著自己的丈夫與彆的女人日日恩愛她的心裡會好受?
這樣的福氣給在座的各位,不知各位要不要?”
李雲誌說完這話大家都出奇的沉默了。
李雲誌又繼續說道:“再說說這書生,能讓一個女子為他和父母斷絕關係,可見他不是真心愛護這個女子。
若是真心喜歡的人又怎麼會舍得讓她傷心,甚至背上罵名。
就算是迫於形式就,妻子為他做的一切都還可以理解。
那他明明在有妻室的情況下還勾搭了富家千金,憑著嶽丈家的勢力平步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