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眾多老臣在,這閱卷的速度倒是也快,很快杜承善就帶著人選出了前三甲。
不出意外李雲誌就在這三人當中,另外兩人一人叫謝文淵,一人叫韓嬰。
若論文章的華麗,三人倒是不相上下,可若論全麵和可行性明顯李雲誌略勝一籌。
按道理來講,李雲誌應該是當之無愧的狀元郎。
但是李雲誌又長得太過俊朗,自古以來還沒有哪屆科考的狀元郎比探花還好看的。
杜承善一時之間犯了難,隻能把這個問題拋給葉瑾寒。
“臣啟陛下,這是我們選出的前三甲,論文章和字體這三人不相上下。
但是若論全麵和可行性,老臣覺得這李雲誌更勝一籌。
按理說應該是狀元的最佳人選。
但是剛剛陛下也看到了,這李雲誌長得實在是太過豐神俊朗,有幾位大人覺得探花的位置更適合他。
臣等也那不定主意,還望皇上明鑒。”
葉瑾寒聽到這話眉眼含笑,他就知道雲誌哥哥是要才華有相貌,要相貌有才華。
九喜見狀趕緊走過來把這三人以及這次二甲人員的試卷呈給了葉瑾寒。
葉瑾寒一眼就被李雲誌的那手楷書給吸引了。
然後又仔細看了看李雲誌所寫的內容,除了華麗之外那就是實用。
葉瑾寒不難想想,倘若以後大魏再發生什麼天災人禍,按照這個章程來執行的話,肯定能挽救更多老百姓的姓名的。
這也就是在上朝,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葉瑾寒需要端著,不然早就拍案叫絕了。
他又看了看另外兩人所寫的解決方案,雖然有幾點還是比較中肯的,但是跟李雲誌所寫的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
朝廷選拔官員是為了辦實事的,不是為了寫錦繡文章的。
所以這葉瑾寒當即就宣布道:“以朕之見,李雲誌這篇文章寫的極好,當為狀元人選。
不能因為他的長相就埋沒他的才華,朝廷不是個看臉的地方。
至於韓嬰和謝文淵,倒是也不錯,兩人的文章不相上下。
這韓嬰更年長一些,所以就封為榜眼吧,謝文淵為探花,三人皆賜進士及第。
另外李雲誌著封為從六品翰林院修撰,韓嬰和謝文淵著封為翰林院編修,賜跨馬遊街。
其餘二甲之人朕倒也沒什麼意義,等回頭跟眾卿商討之後再授予官職吧。
對了朕記得這二甲裡還有個叫陳沐的,文章寫的也不錯。
隻是年齡尚小,擔任地方官恐怕難以服眾,就留在京城暫且曆練一番吧。”
葉瑾寒一口氣說了很多,但是每一條決策都合情合理。
且這次的考官都是他的人,對他的決策自然沒有異議。
葉瑾寒可不傻,雖說每屆的探花都是大街小巷議論的重點,備受大家關注。
但是那有什麼用呢,他又不是選人和親的,探花的含金量哪裡有狀元高啊。
起碼起授的官職就差了半級呢。
杜承善帶頭高呼道:“皇上英明。”
然後就擬定了聖旨,由九喜去大殿之外宣紙。
李雲誌能拿到狀元在大家的預料之中,所以宣完聖旨後又是一片恭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