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瑾寒開口說道:“前線傳來消息,高麗王已經準備好了城池,讓我軍前去接管。
但是高麗使者向來狡詐,前線那邊怕是有詐,所以特上書前來請奏,看看派誰前去接管比較合適?”
葉瑾寒這話一出朝堂上當即就議論了起來,對於派遣的人選也眾說紛紜,爭持不下。
林克遠推薦了他手下一個叫錢進的門生,唐太師推薦了他的一個姻親,兩人為此還差點在朝堂上吵了起來。
畢竟這屬於邊關的城池,進可攻退可守,這城池若是掌握在誰的手中將來誰在朝堂上的話語權就更重一些。
葉瑾寒看著吵著的不可開交的兩人眼中閃過一抹諷刺,這就是朝中的股肱之臣啊,為了權力連臉麵都不要了。
最後還是秦大將軍站了出來說道:“啟稟陛下,林首輔和唐太師都是文臣,哪裡懂的什麼行軍打仗的事。
他們推薦的人雖然是軍中之人,但是卻沒什麼領兵作戰的經驗,竟是些紙上談兵的花架子。
本將不才,願意替陛下跑這一趟。”
秦放作戰經驗豐富,且手裡掌握著幾十萬大軍,若派他前去倒是再合適不過。
但是現在京中局勢不穩,各路藩王又虎視眈眈,他若是走了京城局勢對葉瑾寒來說可就不樂觀了。
葉瑾寒自然也是知道這個道理的,所以他有些左右為難。
“李愛卿,這高麗的城池是你贏回來的,朕相信你最有發言權,你說說看到底派何人去接手這高麗的城池比較合適?”
李雲誌聽到這話緩緩出列,然後開口說道:“臣啟陛下,秦將軍是我大魏的三軍統帥。
若是他出馬高麗王肯定會乖乖的交出城池,然而殺雞焉用牛刀。
微臣覺得若是派秦大將軍前往,實屬是大材小用了。
再者京師的安危也離不開秦大將軍,所以微臣不讚同秦大將軍前往。
微臣這裡倒是有個人選,馬金忠將軍從軍多年,不僅驍勇善戰,而且足智多謀,領兵經驗豐富。
當年他曾以三萬大軍抵擋匈奴十萬兵馬且不落下風。
隻不過是他當年說錯了話得罪了當時還是皇後的太後,被先皇給貶黜在家,皇上若是能加以重用,他必定是我大魏的一員猛將。”
從係統給的資料中李雲誌了解到這馬金忠確實是有帥才的人,至少是有大將的本事的。
當然李雲誌也不是全信係統的,畢竟係統曾經坑過他,他是經過調查發現馬金忠確實有幾分本事才向葉瑾寒推薦他的。
據李雲誌了解若論兵法謀略他一點都不輸給秦放,而秦放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他有一個好軍師在背後為他出謀劃策。
而那個軍師不是彆人正是秦夫人。
秦將軍每次出兵都會帶上秦夫人,凡有大戰必定先與她商議一番。
當然這並不是說秦放不具備大將軍的能力,隻能說沒有秦夫人他的成就不會這樣大,在軍中的威望也不會這樣高。
這也是秦將軍懼內的原因,隻是這件事除了秦將軍親近的幾個心腹外彆人不知道罷了。
不過李雲誌這話也引起了一些朝臣的反對,尤其是太後一黨,說馬金忠蔑視太後無視皇權,這樣的人若是掌了兵權更不會把天家放在眼裡。
不過葉瑾寒是很相信李雲誌,馬金忠這人他也聽說過,出身布衣,性情卻桀驁不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