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前提醒:本書采取共和製,不稱帝、不屠滿,思想內核參考現代中國的shzy核心價值觀。口味不合的小夥伴們請不要勉強自己。
本提醒是後麵所加,會導致本章前期很多小夥伴的評論消失或者錯亂,烏鴉抱歉。
鹹豐二年四月公元1852年六月),湖南西南部道州山路上。
太平軍西王蕭朝貴,率兩千餘衣衫襤褸、神情疲憊之太平軍,充太平天國開路先鋒,正於道州疾行。
六月初,欲出廣西的太平軍,在全州縣東北、湘江上遊蓑衣渡,遭清軍江忠源、向榮部擊敗。太平軍船隻儘毀,輜重皆失,傷亡慘重,太平天國實際奠基者南王馮雲山戰死。
前路受阻,四麵清軍合圍,此誠太平軍生死存亡之際。
太平軍實際指揮者東王楊秀清,果斷放棄原來從水路直撲長沙之策,改令西王蕭朝貴為先鋒,率這兩千餘太平軍戰士,折向東南,往湖南西南部道州殺去。
蕭朝貴身為太平軍軍事指揮二號人物,深知當下太平軍困境。自蓑衣渡出發後,此部太平軍一直在湘南山地丘陵間急行軍,其間因病累受傷掉隊者不少。好在此時太平軍戰士多為廣西赤貧人家子弟,自幼曆經困苦,養成堅韌耐勞之性,無人抱怨。
這一日近午,蕭部太平軍行至道州外一處山道。原本晴朗天空,忽烏雲密布,旋即電閃雷鳴,大雨傾盆。
暴雨中行軍,速度大受影響,戰士患病幾率大增,實非明智之舉。蕭朝貴無奈,令太平軍尋路邊山崖岩洞暫避。
所幸此山路一側是山崖,另一側是寬闊綿延草地,躲雨便利。
蕭朝貴與幾個親兵,躲於一岩洞邊,望著天空暴雨,心算至道州距離,漸生煩躁。
他見山崖對麵四五十米處草地上,有一棵孤樹。雖大樹樹蔭如蓋,但此等瓢潑大雨,難以遮蔽。
此時,有個十六七歲、身材高大的少年,蜷縮著在樹下躲雨。那少年抱一把顯然倉促製成的長矛,在狂風暴雨中縮頭,形單影隻地坐著。
“阿驤,快過來!”蕭朝貴心中酸楚,大聲朝少年喊。
不知是雷雨聲乾擾,還是少年有意,似未聽見。少年見蕭朝貴望來,將臉彆過。
蕭朝貴暗歎,心道:看來殺了養父母,阿驤弟終究與我有了嫌隙。
蕭朝貴,僮壯)族人,年三十二,本是廣西武宣羅淥洞人蔣萬興之子。幼時因家貧,被送與武宣東鄉上武蘭村蕭玉勝為子,遂改姓蕭。
蕭玉勝夫婦久婚無子,依民間習俗,先過繼一養子引親生兒子,故收養蕭朝貴。
蕭朝貴過繼後不久,蕭玉勝妻子先後誕下蕭朝富、蕭朝興、蕭朝隆三子。
後蕭玉勝妻子又孕,臨產時家門前赤日東升,滿天雲蒸霞蔚,如龍翻湧,隨後順產一子。蕭玉勝大喜,湊銀請縣裡名學究,為這孩子取名“雲驤”,暗含“雲起龍驤”之意。
蕭朝貴自幼隨養父及眾兄弟長大,家境貧苦,先在商鋪幫工、護送商貨,繼而到沙田、花雷、六盤等地耕種。最後蕭家遷至桂平紫荊山西南鵬隘山下古棚村定居,以務農、燒炭為生。
蕭玉勝夫婦有了親生骨肉後,對蕭朝貴態度漸冷。所幸小雲驤自幼與蕭朝貴親近,處處相隨。這算是蕭朝貴苦難少年時代的一絲慰藉。
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洪秀全創立“上帝會”,派馮雲山深入桂平傳教,秘密組織力量。蕭朝貴約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加入,與好友楊秀清成為“上帝會”早期骨乾。
他們四處宣揚拜上帝會教義好處,積極動員當地民眾入會。蕭朝貴尤為踴躍,不僅儘毀家中茅舍,邀全家入會,還動員武宣、象州等地山民入會,在群眾中頗有威望,被稱“蕭將軍”。
道光二十七年十二月1848年1月),馮雲山被捕入獄,囚於桂平縣城,會眾動搖。洪秀全卻於此時返回廣東,拜上帝會群龍無首。
外有官府虎視眈眈,內有會眾假借“神靈附體”,出言反對耶穌教訓,引人離道。至三月,拜上帝會糧食短缺,人心離散,好不容易聚集的力量,眼看要分崩離析。
楊秀清挺身而出,利用當地“降僮”習俗,假托“天父”下凡,囑托傳言,處置妖言惑眾會眾,穩住人心。隨後統一管理,采買糧食,靠喝粥度過艱難時光。
同年九月,蕭朝貴借助“天兄”下凡,協助楊秀清管理會眾。二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在會眾中樹立高威。同年秋,二人發動燒炭工捐資,將馮雲山救出獄。
在“永安建製”中,蕭朝貴被洪秀全封為“西王”,地位僅次於“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
在與清軍作戰中,蕭朝貴英勇無匹,雖多次負傷,但始終是太平軍中最勇猛的開路先鋒。
隻是前幾日發生一事,令蕭朝貴煩悶。
隨軍的蕭玉勝不顧太平軍男女分營禁令,偷偷與妻子會麵,被巡邏軍士抓住,扭送楊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