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蕭雲驤帶著林紹璋抽空到城南妙高峰,
去看望蕭朝貴及林鳳祥、李開芳、曾水源等太平軍前軍同袍。
既是大戰前的聯絡感情,又苦心央求蕭朝貴注意安全,不要再魯莽衝鋒。
蕭朝貴雖不以為然,但還是真切感受到自家幼弟那熾烈的親情,內心暗自感動。
十月初三,羅繞典率著清軍聚集長沙城下,召集眾將商議了一日。
第二日,即命張亮基、江忠源部攻擊長沙城南的妙高峰。
向榮、和春部攻擊城東的蔡公墳。
自己率秦定三、張國梁攻擊長沙城北八方山。
一時氣勢洶洶,大戰驟起。
隻有城西的湘江及江心的水陸洲,因太平軍奪得長沙城後,蕭朝貴將湘江上所有的船全部收集到長沙城內。
清軍一時尋不到船,倒也無法立即攻城。
清將塔齊布隻得在湘江西岸與石達開對峙。
雙方就在長沙城下展開了廝殺。
城北的韋昌輝部,城南的蕭朝貴部都是勇猛衝殺,擊潰敢於對陣的清軍。
清軍屢戰屢敗,但羅繞典坐鎮中軍,巋然不動,並當眾斬殺幾個逃跑的中級軍官後,也能在前隊奔潰後,後隊及時補上,與太平軍纏鬥。
雖傷亡大於太平軍,但清軍仗著人多,又能得到周邊省府州縣源源不斷的人力物資補充,竟也能和太平軍反複拉鋸。
而蕭雲驤部,像個縮頭烏龜一般,隻有向榮部清軍靠近堡壘,才突然集中射箭放槍。
而向榮部清軍撤退後,也不追擊,隻是派人懸繩下城,殺掉重傷的清軍,收集軍械箭矢。
雙方如此廝殺了四五天,清軍死傷近萬,而太平軍也傷亡數千人。
清軍的傷亡主要是蕭朝貴、韋昌輝部造成的,而太平軍的傷亡也主要是這兩部。
蕭雲驤部對清軍的殺傷隻有幾百人。
但自身的傷亡,也就十來個被清軍流矢、流彈擊中的新兵。
向榮,字欣然。四川大寧今重慶市巫溪縣)人,寄籍甘肅固原今屬寧夏)。
幼年失學,及成年,以行伍隸屬固原提標,受到陝甘總督楊遇春賞識。
隨楊遇春鎮壓河南滑縣天理教,和新疆大和卓波羅尼都之孫張格爾的叛亂。
因打仗勇敢,常作為先鋒出戰,頗受上司賞識,積功擢升至甘肅鎮羌營遊擊。
後又鎮壓過湖南的李沅發,廣西的天地會叛亂。
鹹豐元年,已積功升至廣西提督。
太平軍起事後,此君與太平軍數戰,既有被太平軍在象州擊敗過,也有奇兵早太平軍半日入桂林,從而保住了廣西省府桂林城。
更有攻大黃江,誘太平軍出戰,率兵合擊,大破太平軍,殲敵數千人,賜號“霍欽巴圖魯”的戰績。
赫舍裡·和春,字雨亭,滿洲正黃旗人。
於道光年間,曆任護軍參領、參將、副將等職。
鹹豐元年1851年),隨向榮至廣西鎮壓太平軍,擢總兵,賞“鏗色巴圖魯”名號。
今年四月,和春援桂林,力戰解圍,加提督銜。
現隨向榮,從廣西追剿太平軍至長沙城下。
十月八日清晨,蔡公墳太平軍堡壘前約兩三裡地的清軍軍營裡,一派繁忙景象。
這一帶本是稻田,因稻子早就收割完畢,田裡的水也放乾了,形成了平整的硬地,正是排兵布陣的好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