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蕭雲驤前往重慶府衙,途中麻文權與之告彆,前往善堂醫)。善堂專為西軍軍人、家屬及普通平民治病療傷,蕭雲驤此前已安排他負責此事。
幾人進入府衙,徑直前往原鄭知府的書房。此處如今已成為蕭雲驤議事辦公之所。
蕭雲驤首與郭實臘展開談判。西軍衙門可在重慶城劃出一塊地,供其建教堂,但建堂費用需郭氏自付。
教堂僅能傳播新教,不得傳天主教,且傳教活動限於教堂之內。
至於建堂資金的來源,蕭雲驤早已為郭實臘指明一條出路:利用其在西方的人脈,召集西方專業人員到西軍政府興辦的學校任教。凡通過考核者,西軍政府將付給郭實臘每人一百五十兩白銀作為報酬。
招聘側重於醫學、數學、物理、化學、軍工、機械、造船、天文等專業技術領域人才。西方教職工的年薪,西軍政府開至每人二百兩白銀。
要知道,在此時的滿清,年收入達四十兩白銀的家庭,便算小康之家。
同時,郭實臘需利用其在港督和新教的影響力,送西軍一百名孩子赴英國留學。
其中五十名先入英國達特茅斯皇家海軍學院學習,再擇優送往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深造;另五十名則送至普利茅斯大學學習。前者培養海軍初級軍官,後者培養高級軍官;普利茅斯大學則專為英國海軍培養造船人才。
相關費用由西軍政府另行支付。
郭實臘雖厭惡蕭雲驤以純商人視角,談及上帝之神聖事業,但對蕭雲驤給出的優厚條件又心動不已。
若能招來一百名符合西軍政府要求的西方人才,他便能獲一萬五千兩白銀,足以修建教堂。
雙方一番討價還價後,最終以每名西方專業人才兩百兩白銀的價格成交。
蕭雲驤讓郭實臘手按聖經,以上帝之名發誓,務必儘心竭力將西軍孩子送至指定學校學習。雙方以中、英兩種語言擬定合同細則,隨後簽字畫押。
與郭實臘簽約後,蕭雲驤單獨留下阿爾弗雷德·克虜伯。
房內僅剩二人。蕭雲驤略作思索,拿起一根鵝毛,蘸上墨水,在一張大宣紙上寫寫畫畫。
阿爾弗雷德瞧見蕭雲驤用德文寫下“酸性底吹轉爐煉鋼法”,接著便是各項工藝製作方式、工序流程及煉鋼爐結構等內容。
彼時西方主要的煉鋼工藝是皮爾森法,此乃英國鐵匠亨利·科特於1784年改進之法,在19世紀40年代廣泛應用。
該法將生鐵置於特製爐中,通過人工攪拌去除多餘碳,生成熟鐵。雖能產出比生鐵更純淨、更宜鍛造之物,但生產效率低、成本高。
而蕭雲驤所寫的,正是現代煉鋼法的起源——英國工程師亨利·貝塞麥於1856年發明的酸性底吹轉爐煉鋼法貝塞麥煉鋼法)。該法首次解決大規模生產液態鋼問題,冶煉速度快,可大規模工廠化生產。
“男人至死是少年”,誠哉斯言。後世短視頻時代,如非洲奧德彪運香蕉、修牛蹄馬蹄、鍛刀大賽、荒野獨居這類與日常毫無關聯的視頻,在中國互聯網上莫名火爆,皆因男人心底那一抹少年情懷。
蕭雲驤亦然。前世他除熱愛釣魚外,還常關注一些稀奇事物。
大學時,他曾在網上與人爭論西方排隊槍斃戰術,為證己觀點,將西方煉鋼、槍炮、戰術的發展曆程及技術要點研究了三天。
但與人對線之時,還是被對方胡攪蠻纏的戰術打的大敗虧輸。他在電腦前足足氣了三十秒,便被電話裡小師妹甜美的聲音勾出宿舍,相關資料早被他忘得乾乾淨淨。
未曾想,這一世他憑借超強的記憶力,翻出腦中這份資料,有了裝逼的資本。
儘管蕭雲驤寫的隻是概述,但阿爾弗雷德本就是煉鋼行家,隻需點出關鍵要點,他便能判斷其可行性與優劣之處。
況且此煉鋼法本就是三年後亨利·貝塞麥所發明,當下並無技術壁壘。
隨著蕭雲驤的筆落,一份詳儘的酸性底吹轉爐煉鋼法躍然紙上。不僅煉鋼爐的結構與尺寸被他潦草勾勒出來,甚至連工藝細節都標注得一清二楚。